四川汶川:用优势补短板携手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26 14:46:36 编辑:谢川霞 点击: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这场大决战,汶川县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全面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南南联动,城市与城市精准对接,企业与村镇精准对接,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各项产业,以昂扬之姿,阔步奔小康。
“义”结金兰携手共赴奔康路
汶川、义乌,相距2000多公里,东西部扶贫协作为这两个景色异域的城市牵线,彼此融合,以“义乌所能”补“汶川所需”,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值,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赋能到扶贫脱困。于是,汶川义乌馆由此而生。
6月28日,汶川县威州镇岷江路上段的“汶川义乌馆”盛大开业。馆外,龙腾狮跃,辗转腾挪,吸引了众多市民热情参与,为汶川迎来新的商机喝彩加油;馆内,人潮涌动,消费者来往如梭,争先抢购自己需要的商品。
作为消费者,一定不会对“一站式消费体验”这个专业名词陌生,因为这是当下最流行的购物方式。
据了解,汶川义乌馆项目由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汶川县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合作打造,项目坐落于汶川县核心商圈,总面积约600平方米,以“义乌好货”和“爱喜猫”品牌为引领,汇聚全球精选优质小商品。产品涵盖时尚潮品、母婴玩具、学习办公、户外休闲体育、针棉织品、家居百货、五金生活、IP产品等8个大类近3000个商品,均为质优价美的一手源头“好货”。
汶川义乌馆项目是切实推进浙川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具体行动和重要成果。该项目的顺利发展,以有力的措施、强大的后盾助力汶川脱贫攻坚,实现义乌—汶川两地“携手共赴全面小康”的远大目标。
来料加工书写减贫新奇迹
2018开始,汶川县按照“党建全面统筹,东西部差异用力”的思路,依托浙江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构建起产业扶贫基地、园区、车间、细胞工程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承接浙江产业转移。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从管理体系、要素保障、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共同在汶川谱写了一曲来料加工产业的乐章。
短短几年的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突破性转变,成为了汶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为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可拷贝、可复制的“浙江、汶川东西协作模板”。
至此,汶川县从事来料加工的参与面越来越广,人员和车间数量成倍增长。各村各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用智慧与理解化解了地理条件苛刻、思想落后、技术不过关等生产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5个,其中总部车间1个、乡镇总车间11个,分车间23个,总面积达8340平方米,参与加工工人达1000余人,人均增收每月超过1300元,熟练加工工人收入每月超过1700元,其中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人,残疾人57人,低保户19人),就业困难人员人均增收每月超过1000元。
这些数字背后,既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汶川篇章,更是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的“东西协作样板”。
村企帮扶美丽乡村展新姿
威州镇索桥村,地处高半山,是典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2018年在浙江援川工作组的牵线联系下,浙江保亿集团与索桥村结对帮扶,对该村出资扶智,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索桥村由此获得了浙江省援建资金878万元,浙江保亿集团捐赠资金2000万元。
一系列的合作项目纷至沓来,为索桥村带来了无限生机。
为改变索桥村传统的人居环境,大力解决村容村貌、人畜分离等问题,提高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当地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下,索桥村完成厕所改造29个,下阶段还将为每户分配分类垃圾桶,新建污水处理系统,力争把索桥村打造成为兼具文化特色与富有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
按照汶川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转型发展相关要求,索桥村立足于自身优势资源,以“产业+旅游+文化”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引入旅游、文化元素,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全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如今,索桥村集体经济“六大支撑”正落地开花,趁着乡村振兴与东西协作的东风,全村实现特色种植业3500亩,保护和发展索桥羌香、羌酒、羌绣、羌银等非遗传承项目7个,发展羌家乐50余户,建成来料加工车间1个,开展抖音、直播、电商等新型销售模式30余户。2019年全村产业收入达14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540元。一个“产业富民、美丽乡村,东西协作、索桥花开”的村企帮扶新模式正勃发出强劲的脉动。
“果子变票子”“农货变网货”“村民变股民”……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依托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汶川县正在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走出一条康庄致富大道。(图文:杨光富 余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