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华西医院护理“卫士”们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2-26 22:18:03 编辑:谢川霞 点击:
  截止2020年2月26日12时,全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78190例,现存疑似2491例,现存确诊45631例,现存重症8752例,死亡2718例。这样的数据,对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重症护理 勇当先锋
 
  自2020年1月18日钟南山院士到达武汉,明确新冠肺炎能够人传人开始,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1月22日下午,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各护理群均收到了一份紧急征集令,征集志愿者前往武汉一线参与救援。重症护理人凝心聚力响应号召,纷纷结束休假待命,主动请战加入一线参与救援,请战书达145封。


 
  从大年初一至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国家卫健委、四川省卫健委统一部署安排下已相继组织派出三批抗击“新冠”援鄂医疗队,每一批都包含一定比例的重症力量——
  
  1月25日,第一批援鄂队20人,重症护理5人。
 
  2月2日,第二批援鄂队14人,重症护理6人。
 
  2月7日,第三批援鄂队131人,重症护理39人。
 
  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护理7人,援华西新冠中心重症护理26人。
 
  重症儿女们的每一次出行,都牵动着护士长们的心。作为家长,若是不能同往,她们便选择为“儿女”收拾行囊。一遍又一遍地清点物资,恨不能把所有好的、但凡能派上一丁点用场的东西都打包带去。
 
中心ICU护士长杜爱平、胸外ICU护士长曾玲为“儿女们”打包行囊。
 
  援鄂之路充满未知,唯有一边摸索一边前进。但华西重症人从未惧怕,在出发的那一刻他们就已做好了艰苦奋斗、干好开创性工作的准备。

  前路未知 摸爬滚打
 
  华西援鄂医疗队组建后,便以医院感染管理部和科护士长田永明教授带领的ICU感控护理小组为主导,成立了由感控专职人员和感控护士组成的感控小组,负责医疗队队员的感染防控培训及驻地酒店、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


 
  抵达武汉后,田永明教授带领的感控小组对驻地酒店和医院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驻地感染防控措施、人员行为管理、感染监测和应急处置流程等。


 
  面对当地医院人力紧缺、物资匮乏的局面,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田永明教授和ICU感控护士杨翠与华西院感专家朱仕超多次探讨,同时凭借重症感控经验对医院、驻地酒店进行改造管理。
 
  在田永明教授指导下,感控组长杨翠带领感控小组进行病房、治疗室、更衣室全面清洁和消毒。
 

对驻地酒店、流动人员进行科学管控。每日派专人关注队友们健康状况。
 
  第一批援鄂队接管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原本只是普通病房,随着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已无法满足重症患者的治疗需求,接管后,他们将医院的两层楼改造成了临时的重症监护病房。
 
  刚开始,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医院以前的管道相对老旧,比较小,压力上不去,常规的供氧量已达不到患者的需求:低压氧导致氧流量不足,高流量吸氧设备和呼吸机均出现低压氧报警,患者氧合难以维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成为很大的隐患。
 
  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他们不得不使用灌氧的氧气钢瓶来保证供氧,同时,他们还采取了一种措施:除了常规给病人吸氧或上无创呼吸机外,再外加一个氧气罐来保证氧浓度,当氧气罐里的氧气耗尽时,他们会重新续灌氧气。
 
  为了不浪费防护装备,他们每天下班之前会从4楼到15楼逐层巡查、收集用空的氧气瓶再重新灌满,一天至少要灌30瓶。因为每个钢瓶超过100斤,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失去氧气,就会失去生命,所以他们即使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起雾的护目镜、拖着沉重的钢瓶也要一步一步地去灌满氧气。


重症工作经验14年的小儿ICU漆贵华一步一步地“滚”着重超百斤的氧气钢瓶

同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中心ICU蔡琳老师、SICU吴孝文老师也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起雾的护目镜一步一步一遍一遍去灌满他们收集来的成堆的空钢瓶。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衣服常常被汗水湿透,闷热难耐时只好把双手浸泡在凉水里,才感觉稍好一点。 由于长期戴手套,双手及面部皮肤已失去了光泽,变得苍白肿胀。

小儿ICU护士长唐梦琳得知情况后,马上经绿色通道给一线人员寄去了皮肤保护膜和水胶体,华西医院是大家最坚固的后盾。

  物资匮乏、人力不足、口音不熟 前路布满荆棘
 
  2月6日晚上九点二十,中心ICU徐正英被科室微信群不停的声音提示,点开群,满屏的“收到”,再往上看,看到的是“明日出发,支援武汉”。“国有召,必应召!”笑着告知家人她明天到武汉。家人一起帮她想,要带什么东西,一起翻箱倒柜的整理行装。一小时后再次翻看手机的时候忍不住泪目了,满屏的嘱咐和祝福!她说:“好的,我知道了,我会照顾好自己,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重症病房工作非常繁忙,一个小组4个护士,需要护理17位患者。这个配比远低于重症病房护患比的要求,也没有护工。除了护理治疗以外,还需要倒尿、翻身、换尿不湿、给患者打开水、喂水、喂饭、搬氧气钢瓶(每班次更换六6-10个)。一班次结束,已经全身湿透。”NICU张茂杰说到。

  温江ICU陈进东这样说:“一连几日的护理工作,我渐渐发现,有的病人内心的恐惧程度远远大于他们的病情严重程度,缺乏亲人的陪伴关爱,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物质也难保障……潜藏在他们内心的悲观时时让我感到‘扎心’。于是,每一天的护理工作开始前,我都会看着他们,微笑地说一声‘加油’。倒一杯热水、递一个水果……当他们渐渐露出笑容、病情日益见好,我也会觉得欣慰。”
 
  “我们开始采取华西模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我不仅要做晨间护理,基础护理,记录生命体征,小时尿量,执行医嘱,输液治疗,吸痰,还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这些简单的叙述听起来只有寥寥几字,在厚重的防护服下,在没有完善流程和健全的物资储备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至少五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小儿ICU曹型翠说。
 
  中心ICU卫新月说:“在病房里因为口音问题,跟病人沟通是有一定障碍的,我们要说更多的话,意味着也就更加缺氧。有个婆婆,我问她今天做过CT没有,她说坐过飞机没有。有个叔叔扯他的高流量吸氧管,我们制止他,解释说不能扯,邻床病人也帮我们跟他解释,病人也一直在表达自己不舒服,一个回合下来,我们几个都气促得不行,邻床病人一下笑出声,直摇头,无奈又好笑,好在最后是知道了不能去扯管道。”
 
  前方高能 华西重症

  重症护理人除了常规治疗、实施抢救,其实他们会的还有很多。
 
  俯卧位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作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能促进分泌物引流,有效改善氧合能力。
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过程容易发生患者口、鼻腔分泌物喷溅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第二批援鄂护理团队一部分由华西重症专科护士组成,他们在通过规范的职业防护,凭借过硬的重症临床能力,配合医生完成每一例俯卧位通气治疗。


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田永明、NICU护士长刘逸文、SICU护士长许静为患者行俯卧位治疗。

RICU护士长唐荔、NICU刘逸文、SICU护士长许静、中心ICU护理组长潘华英为患者做俯卧位通气治疗。
 
  可视化静脉穿刺置管 
 
  有时,重症患者在病程的某一阶段不需要使用深静脉置管(长期留置会提高感染风险),但又因为病情不稳定,外周血管条件差,一般留置针穿刺困难。多次反复静脉穿刺不但妨碍临床治疗的有效进行,也为护理人员增添了工作量。
 
  援鄂医疗队里的重症护理人员都掌握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的技术,借助超声仪引导,能快速找到血管位置,测算深度和血管直径,实现可视化静脉穿刺技术,极大地提高穿刺成功率。此外,通过超声引导穿刺的静脉大多为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大静脉,拥有保留时间长、能承受大量补液等优点。
 
中心ICU护士长徐禹、护理组长刘瑶行超声引导穿刺术,厚重的防护服加上双层手套——困难系数2.0,但开启了攻坚模式的他们,字典里没有失败二字。
 
   营养好活动好才能恢复好 
 
随着疫情发展,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危重患者逐渐增多,2月6日,重症医学科护理专业组长王春燕接上级指示,随华西医院多名专家支援成都公卫中心。

中心ICU专业护理组长、营养专科护士王春燕发现老年患者胃潴留现象较多,管喂方式为推注顿服,首先将胃管调整为口径小的10号胃管,增加患者耐受性,然后联系了本院设备部运送了营养泵,将顿服方式调整为匀速泵入,减少了胃潴留的发生。

病情好转但无法自主活动的患者所需的移位机也通过联系本院设备部运来,王春燕及其护理团队为患者行转移训练,帮助患者做康复锻炼,促进恢复。
 
  一通来自武汉的求助电话 
 
  2月19日晚,华西援武汉市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病区副护士长刘瑶收到一通紧急电话。“刘老师刘老师,血气分析仪坏了!33床情况不好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电话那头几乎快哭出来。“别急,我立马联系设备部,你先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刘瑶安抚好电话那头护士的情绪,立即寻找解决办法。
 
  33床患者病情一直不稳定,2月20日早晨还要和华西本部进行远程多科讨论,李为民院长、第三批医疗队队长康焰等多科专家将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聚集在一起。对病房患者情况了如指掌的刘瑶,非常不希望他错失这个机会。
 
  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刘瑶立即给千里之外的华西医院中心ICU打了电话,迅速找到了华西医院血气机工程师的电话。
 
  刘瑶简快地向工程师阐述了当下情况,虽然武汉病房的血气机和华西医院血气机不是一个品牌、型号,但工程师帮忙打了数十通电话,联络了许多人,在最短时间内联系到可以处理故障的工程师。武汉重症病房护士和工程师接通视频,一边说一边做,最终修好了故障的血气机,顺利完成了33床患者的血气分析。在这一场接力赛中,具备多年重症护理经验的刘瑶凭借敏锐的事件处理能力,在多方合作下,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多宝贵的时间和救治的机会。
 
  紧锣密鼓 齐心守土
 
  前线工作稳步推进,后方工作稳妥如故。坐标成都,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疫情期间病房依然满负荷运转,护士长唐梦琳、杜爱平、曾玲、唐志红、杨帆号召科室护士各司其职,巩固大后方,预留床位随时准备收治此次疫情导致的重症患者,大家积极响应,从未懈怠。


 
  2月16日,由护理部紧急组建的呼吸道传染病ICU护理团队启动工作。团队由呼吸ICU、中心ICU、小儿ICU、胸外ICU、外科ICU、神经ICU各护理单元精心选派的15名护理精英组成。唐梦琳护士长、RICU专业组长伍林飞带领团队梳理各项制度和流程,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微量泵等仪器使用的演示,负压病房的监测、使用方法病房的培训,严格按照病房具体的“点-位-脱”三段进行实战演练,强调标准预防的有效落实。


团队对科室环境进行整理及物资规划,以便做好收治新冠患者的准备。
 
  为了做到支援前线即刻召唤即刻出发的准备,各ICU护理单元积极响应护理部预备式管理方案,纷纷开展防护装备使用的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穿脱的精准落实。


 
  疫情期间,华西医院对各通道出入口、进出人员实施科学管控,需要志愿者帮助监测流动人员体温、排查流行病学史。重症医学科各ICU护理人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从清晨7点半开始,到傍晚时分,都能看见他们白色/蓝色的倩影,他们或分布在门诊处,或分布在住院部,或分布在急诊科,穿戴隔离衣连续服务4小时,为健康严把第一关。
 
  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医疗队队员们在武汉是医生是技师是护士,但是他们的身份同时也是父亲,是母亲,是儿子,是女儿。他们的健康和安危也在家人的心中被牵挂着。鉴于疫情持续发展,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工会仅在极小范围内组织看望慰问“援鄂医疗队”职工家属。每次仅选派2-5位代表参与慰问。在党支部书记金晓东、副主任谢筱琪、护士长唐梦琳、刘欢、杜爱平、曾玲、杨帆等领导下,组织看望慰问“援鄂医疗队”职工家属,为他们带去寒冬里的温暖与祝福,一起等待战士们凯旋归来。(华西医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