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他背着药箱、顶着寒风,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
2月2日上午10点,他在前往城沟村下寨子对辖区内返乡人员测量体温的路上因劳累过度晕倒……
他就是有着42年党龄、55年医龄的九寨沟县永和乡城沟村73岁的老村医何海银。
每天走完127户485人 做疫情的“研判家”
2月13日,笔者来到九寨沟县人民医院,何海银躺在病床上,正输着液,面色苍白。
“病得赶紧好,我还得给大家量体温、检查身体。”这是住院期间,何海银一直念叨的话。
从1月26日开始,城沟村一位身穿白大褂,两鬓花白的老人成为了村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他就是老村医何海银。
从1月26日到2月2日上午十点,整整178个小时,何海银奋战在抗“疫”一线。
城沟村共有两个组,何海银住在第二组,两组之间有2公里的路程,上了年纪的何海银,从一组到二组走路都要整整一个小时,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每走一步对于他的年纪来说都异常艰难。
但何海银从不畏惧路程远和步行的艰难,因为他深知疫情严重性,每天早早起床,背着药箱、迈着蹒跚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检查、登记。
“疫情期间他每天都来,详细询问咳嗽没有、发烧没有、拉肚子没有……”每天都上门量体温、询问症状,住在一组已经90岁的周仲仲是何海银的“老客户”,她记得清清楚楚,“何医生每天都来,问得又多,我有高血压,平时也经常上门给我量血压、开药。”
幅员6.57平方公里的城沟村,每一寸土地上都印上了何海银的足迹。
“127户485人,一个都少不得,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当好村医。”何海银斩钉截铁地说道。参与过2003抗击“非典”,拥有一定经验的何海银,干起工作来信心满满。
“何医生很细心,除了各种身体检查,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串门,他说为了自己,更为了全村人。”从武汉务工回来的伍某,一家三口人,何海银每天都去量体温、做检查,还不忘天天讲政策,讲“规矩”。
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在战“疫”一线。越是形势严峻,越到关键时刻,越需要医疗卫生战线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把力量聚集在党的旗帜下。
从2010年以来,何海银就饱受着病痛的折磨,胃癌、脓胸、肠梗阻、脑梗塞……手术后,只要能动,村头巷尾,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这家的高血压需要量了,那家的糖尿病需要测了,他都亲自上门服务。
“国家现在有需要,我们这些老党员更应该多做点事。”这次疫情一开始,何海银就说,替国家分忧,这是党员的义务,永远不能忘记。
他是一个“赞花儿” 群众却异常敬佩他
“环境卫生还是要注意,病从口入啊。”作为一名医生,何海银明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每每见到谁家的环境卫生不好,他都会直言不讳。他说,为了大家的健康,当个“赞花儿”值得。
每到夏季,村上路边种的花丛中总会长很多杂草,何海银再忙,都会抽时间去把杂草拔掉,他说,“村里的公共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做,大家都不做的话,那就没救了。”
“村上公共路段哪里卫生不好,他会拿起扫帚去打扫;村集体有事了,他第一个站出来去解决;贫困户不感恩,他会去引导……”村支部书记周林全说何海银是一个正能量的“赞花儿”,在群众间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脱贫攻坚初期,村上贫困户许某某某不知满足,不知感恩,何海银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与许某某某拉家常,讲历史,讲在党的领导下的各种变化,给大家带来的幸福生活。
“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何海银说,面对任何困难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最终在何海银的努力下,许某某某的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
“党帮了我很多,何医生说得对,我要自力更生,更要懂得感恩。”许某某某在何海银的多次劝导下,受益匪浅。
他不仅仅是一名村医 还是一名义务监督员
城沟村部分村民养殖的有牲畜,因牲畜经常走的近路路过村民门口,考虑到村里百姓的安全和村容村貌的规范,2016年,城沟村两委决定隔断平时牲畜经常走的近路,安装了栏杆。
栏杆安装好后,村上养殖牲畜户许某某就得绕路走,为了走近路,许某某一气之下将新安装的栏杆砸坏。
面对村民突如其来过激的行为怎么办?
何海银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开始了他的义务监督员之旅。
“讲道理啊,村庄是大家的,要一起守护啊。”何海银苦口婆心地给许某某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在何海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许某某重新将栏杆焊好,恢复了原样。
“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有问题,只要他能做,他就会去做。”周林全说道,何海银在村里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只要有他,事情就能够解决。
“村上一点点事,他都会往前跑,村民们和和气气,他就很开心。”何海银的大孙子何瑞在祖父的影响下,也申请入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搏击!九寨沟县以何海银为代表的广大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践行初心与使命,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别人,以实干担当勇挑重担,以无畏精神与病魔较量,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守护群众平安健康。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九寨沟县抗“疫”战线最响亮的口号、最坚决的行动,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扎实有效的工作。(陈静 宛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