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元旦成都龙泉山上“城市之眼”正式“开眼”以来,丹景台已经着实成为了新晋网红,许多市民游客都已纷纷去打过卡了。
来到丹景台上,许多游客都会登上丹景阁俯瞰城市,包揽美景,畅想城市未来,那里是丹景台最高的建筑。
丹景阁坐落于海拔737米的丹景山高处,丹景阁与丹景台有廊桥相连。游客们登上5层楼高的丹景阁,湖泊、城市等风景尽收眼底。
除了能登高远望,丹景阁的造型也十分别致,是游客们留影的必拍点位。许多人好奇,丹景阁是怎么设计的?如今呈现的精致造型优势如何构思的?
6月8日,承担了丹景阁建筑设计的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这一“城市之眼”制高点的背后设计,展开了详细解密。
解密——外在,如何构思?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有着“城市之眼”之称的丹景台景区核心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段示范区的启动区内,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由丹景台、丹景阁、丹景里三部分组成。
其中,丹景阁坐落于海拔737米的丹景山高处,作为丹景台景区核心区的制高点,具有高屋建瓴的视野优势,在这里登高望远,可眺望东进热土,俯瞰城市美景。许多市民游客可能不知道,承担丹景台设计的团队,来自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远远看去,丹景阁四周布满翠竹,内在结构也体现了颇多的竹元素和竹文化。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其设计思路。
“丹景阁的设计融入了天府文化中的竹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空间提炼植入丹景台景区,形成亭台院阁的景区空间节点”,他表示,这样一来,竹的神韵、竹的精神、竹的价值,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建筑风格方面,设计团队则通过对中国传统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的形式与功能比较分析,将中国传统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元素进行提炼融合,设计采用楼阁式塔的观光休闲功能,设有平座,融合密檐塔的挑檐典型特征,将层间檐柱演绎为竹节状弧形支撑,体现向上发展的力量感与张力感,体现东进战略节节攀升,势如破竹。
丹景阁建筑主体高约39米,共5层,首层和顶层各带一个夹层,立面收分构思源自微风拂过竹林,通过层层自然收分,形成自然弯曲的优美收分形态。顶层收分比例接近黄金比0.618。
“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挑檐采用木结构,结构构思源自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该负责人介绍,檐廊采用伞状的弧形支撑,通过中轴核心筒受力形成层层外张的结构韵律美。
解密——内在,如何构思?
“一步一景,移步异景”
步入丹景阁,许多人会发现,不论上到哪一层,都有全然不同的风景。
据该负责人介绍,丹景阁内部的设计,从1-5层观景角度的不同,赋予了空间“入景、观山、观竹、观林、观日出”的空间主题,以建筑采用的主要竹钢材料运用于室内,并将传统的斗拱元素结合吊顶,呈现大气的观景接待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观景行为细节,一步一景,走到哪里,都有不同惊喜”。
其实,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丹景阁的建筑看上去古色古香,但其建筑过程和建设方式,却十分的节能现代化,采用的是装配式建设。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丹景阁的主体结构为钢结构,由工厂定制构件现场安装;主要装饰构件为竹木复合材料-—竹钢,在洪雅利用当地竹材加工生产,到现场组装。与传统建方式相比,拥有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的优点。
与此同时,项目全专业BIM模型的建立,包括土建、机电、钢结构、幕墙以及精装修,利用各专业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优化设计、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工期。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体验BIM成果,便于实时查看重点区域BIM设计成果,将设计和建设过程可视化。(雷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