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四川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力支持地方经济回升向好,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等落地落实。
截至2025年3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17.61万亿元、负债17.02万亿元、存款余额13.76万亿元、贷款余额12.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9%、8.37%、9.34%、11.45%。1—3月,四川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99.28亿元,保费规模位列全国第7位。
服务保障重点领域发展。着力促进全方位扩内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发展消费金融,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四川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5%。支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扩大制造业贷款投放,截至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高新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67%、19.5%。持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保持乡镇银行保险服务100%覆盖,提前部署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截至3月末,四川普惠型涉农贷款、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5.74%、19.13%、25.28%。1—3月,四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44.51万亩,提供风险保障2.73亿元,累计赔款支出2048.09万元、受益农户24.04万户次。加快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截至3月末,四川绿色融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4%,环境污染责任险累计为446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两项机制”加力出效。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将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开发贷款项目分批纳入“白名单”,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为869个“白名单”项目授信2821.81亿元,发放贷款2595.06亿元。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分型分类梳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名单,提高摸排走访效率,强化融资需求对接与跟踪服务。截至3月末,四川各级工作专班依托协调机制累计走访经营主体185.01万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授信8841.2亿元,新发放贷款6976.5亿元。同时,小微企业融资持续呈现“量增、价降、面扩、质提”特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31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24年度下降40个基点。
多项试点加速落地见效。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等部委政策明确四川纳入全国8个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省(市)、成都纳入全国18个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城市、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从成都扩大到四川全省,相关试点工作正加快加紧落地实施。其中,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关税保函已在成都率先落地,截至3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8%、当年累放金额同比增长30.97%;3月14日,适用科技企业并购试点政策的首笔贷款完成发放;3月18日,四川首支金融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四川金融监管局将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采取契合四川实际的针对性措施,督促相关金融机构优化工作机制,推动各项试点扩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