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天府国际机场
成渝双城,好戏不断。
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两座城市唱好“双城记”提供了顶层设计。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渝,两座千年相依的城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开启了新篇章。
成都东部新区,一个三年蓄势一朝落子的新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不仅关乎成都自身格局的千年之变,更关乎如何落实国家战略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于是,自成都东部新区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这一定位。是使命,也是责任。这个成都东部新区,不仅仅是成都的东部新区,亦是着眼战略全局和未来发展,高质量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在5月18日聚焦成都东部新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这一新定位后,本期《成都经济观察》再邀5位本报首席观察员“五星聚首”,用5个关键词为“新平台”聚势赋能。
关键词1 种好“试验田”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 张国华
这个新平台 非常亮眼
从去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台,到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世,再到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西部地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看来,这是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他告诉记者,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亟须从过去四十年的沿海东向开放转变为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带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实现东西部地区更和谐、共同进步的平衡衔接。
张国华举例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是以“两大一高”为主要思想,即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必须思考在新时代下,如何让广袤的西部地区取得经济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作为长期关注成渝地区发展的学者,张国华认为,2019年8月26日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已经指明了方向,“人口经济的要素,向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城市群地区聚集的趋势日益凸显。要围绕这样的地区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支持这些地区去承接更多的人口产业等经济要素,来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今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便明确了资源要素必须依托于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城市群,要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张国华认为,成都东部新区应主动借势,种好“试验田”。他进一步分析称,成都东部新区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地理位置来看,都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家“两大一高”思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非常亮眼的发展空间。从生态环境来看,成都东部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可以探索高质量发展下的绿色发展;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东部新区刚好包含了天府国际机场所在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里能够与全球更高效对接的地区,也有利于在此平台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结合“两大一高”思想,如何实现在生态文明下,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更山清水秀?张国华表示,在成都东部新区这片土地上,无疑具有很好的资源禀赋。
关键词2 文化“姜撞奶”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詹国枢
成渝携手 啥子都有
文化似水,流动变美。唱好“双城记”,成渝这“两中心两地”有很多合作空间。其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为成渝“双城记”增添绚丽色彩。2019年,“艺术涅槃——大足石刻特展”走进西南民族大学,这是大足石刻在四川高校的首次亮相;一个多月前,重庆市渝中区与成都市青羊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建设的首个项目——洪崖洞、宽窄巷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成渝两地的文化交流远不止如此。
“成渝两地,皆地处中国西南一隅,受巴蜀文化长期浸润,心有灵犀一点通,合作起来,比较融洽。”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印象中,重庆和成都,相似点很多:样儿差不多、口音差不多、穿着打扮差不多、饮食习惯差不多……“假如重庆人与成都人一起出差到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当地人差不多搞不清楚到底哪个是重庆人,哪个是成都人!”他这样笑称。
但是,就文化而言,他认为重庆和成都还是有差异。“一是骨子里的气质不一样:重庆人性格比较粗放、豪爽,成都人则比较细腻、婉约。二是与人相处的方式不一样:重庆人喜欢直来直往,成都人非常含蓄。三是行事方法不一样:重庆人目的性很强,成都人目光比较宽泛。”
同与不同,刚柔之分,粗细之别,在詹国枢看来,二者互补性很强。“在成都东部新区这块‘试验田’里,除了注意产业选择的互补性外,在人员的组成,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尽可能地让两地人员充分扬其所长,补其所短。”正如广东的一种特色传统甜点小吃“姜撞奶”,“撞”是一个关键点,美味就在于牛奶与姜汁的激情碰撞,甜与辣在一瞬间的完美融合。“只要搭配得好,扣得起手,那就会产生乘数效应,工作干得巴适,常常事半功倍。正应了一句话:成渝携手,啥子都有!”詹国枢说。
关键词3 产生“化学反应”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 陈光
推动各大通道之间的转换与衔接
成都东部新区明确要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这是怎样的“新平台”?“新”在哪里?如何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陈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关键在于凸显成渝主轴、相向而行、产业互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依托中心城市、陆海贯通、空中走廊、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
“从成都、重庆,包括目前成都东部新区产业布局来看,成渝产业相互支撑有基础。”陈光认为,成渝两地产业关联度较高、互补性较强,具备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成渝地区要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关键是实现新的产业布局、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若干国家级产业集群,瞄准世界级产业集群而发展。”
“成都东部新区建设,特别是成渝中段高铁等通道建设,理论上是可以将成都南向开放通道从一条拓展为多条,这有助于夯实成都在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枢纽地位。”陈光强调,更重要的是,规划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可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协同成都国际铁路港,通过“中欧班列(成都)”向西、天府国际机场“空中丝绸之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形成多廊道、多方向、多层次的成都内陆开放新格局。
因此,陈光建议,除统筹设计成都面向未来的“陆海新通道”建设之外,还要推动各大通道之间的转换与衔接,产生“化学反应”。推动城市跨过龙泉山向东发展,整合龙泉山以东的大空间容量,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核心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与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东部新区建设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发展形成双轴驱动。
除此之外,陈光表示,要正式启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建设程序,并加快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发挥蓉欧枢纽、自贸区及综合保税区建设等重大资源平台优势。对于“经开区”的定位,陈光认为,其应该是西部大开放战略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以及“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打造国家级枢纽经济。
关键词4
协同“双子座”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 杨继瑞
形成经济地理新格局
构建适度错位的产业布局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成为“先手落子”,成都都市圈成为成都东部新区与天府新区这“两新区”共同发力的“双新极核”支撑,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夯实和做强了成都都市圈,为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带动四川五区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内生动力。上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主席兼首席专家杨继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告诉记者,成都东部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成渝双核相向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是成都都市圈“三区三带”和与重庆紧紧拥抱,唱好“双城记”、建优“经济圈”的新型“动车组”。成都东部新区是成都极核的“东部新星”,是“东进芯片”;天府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大格局和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极中是四川和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南拓芯片”。可以说,两者共同形成成都都市圈的“哥俩好”经济地理新格局,成为四川和成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双子座”。
两相比较,他分析认为,成都东部新区的“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的功能更加突出。因为,天府国际机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成渝中线高铁及成渝高铁等交汇于成都东部新区。由此,成都东部新区可以构建综合性航空铁路交通枢纽,能够通过增设和加密“一带一路”沿线、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和地区客运货运航线,形成空铁联动。通过空铁联动,与西安等协同开放,加大国家西向开放力度;通过成渝中线高铁,能更有效地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
就新经济发展新引擎而言,无论是成都东部新区还是天府新区,都是其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他分析说,成都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这一“双子座”,均高度关注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与新经济产业全生态的裂变融合,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加快打造新经济发展载体和应用场景,开展无边界公园城市、人工智能测试等应用场景试点示范,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场景供给体系。
成都东部新区大都属于浅丘台地,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天府新区位于成都平原的核心区,田园湿地资源富集。他认为,成都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这一“双子座”均具有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生态与文化特质。成都东部新区和天府新区将联袂同塑“经济圈”不同风格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通过以上分析,杨继瑞建议,成都东部新区与天府新区要加强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经济活动的错位协同,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不要因为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错配和交易成本上升。具体而言,成都东部新区要着力发展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建设成为引领航空枢纽经济的强大引擎、支撑内陆开放的高端平台、汇聚全球创新人才的价值高地;全力争取国家级航空经济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布局,形成内陆空港枢纽型开放“高峰”;与资阳中心城区组团规划统筹,共同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与沱江流域城镇共建绿色发展经济带, 以成资同城化形成成都都市圈东部极核,推动成渝主轴中南部城市群和重庆渝西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天府新区则要更多地凸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功能定位,聚焦现代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在“鹿溪智谷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功能区、天府中心总部经济功能区、天府中心国际会展功能区”三大产业功能区着力发展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服务业、国际会展、总部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在文创旅游片区、高端商务片区、高科技农业片区三大特色产业片区,着力发展以文创旅游、高端商务、高科技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形成“3+3”产业体系。成都天府新区还要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和总部经济、会展博览功能、科创平台的带动力,推动成眉片区融合发展,与仁寿、彭山等协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 形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构建成都都市圈南部极核。
关键词5 发展“一体化”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
从全局谋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
成都东部新区明确要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那么,成渝地区在规划对接、政策衔接以及功能链接等方面,该如何做?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意味着成渝两地在谋划未来工作时,要更加统一到一体化的理念之下。”
易小光表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需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统筹谋划使命共担、双向互动协调共进、改革创新开放共赢、优势互补协作共兴、政策协同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强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加快建立区域规划、产业发展、功能布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等分工协同发展机制,形成紧密互动、协同共建和共生演化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
具体到落实层面,易小光建议,要强化多层面规划融合和协同落实,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强化规划引领,健全完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一体化规划体系,协同推动各级规划落实,以规划凝聚一体化发展合力;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围绕打造西部经济中心,优化产业城际分工和协同发展,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除此之外,易小光还强调,要围绕提升内畅外联水平,加快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推动以交通、信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携手拓展发展新空间。
“成都东部新区的建设,既是成都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事件,也是事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大事。”在易小光看来,“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既强化了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又推进成渝相向而行,可以说是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部署,同时也极具标志意义。
易小光表示,城市发展急需拓展新空间,成都利用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启动东进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客观上将对成渝地区发展主轴产生相向而行的效果,增强联系和发展动力。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试验田”,要下好先手棋,易小光认为,一是树立服务全局的思想。即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建设中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二是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合理布局产业功能,提高产业能级,成为成长型产业集聚之地;三是成为科创高地,这也意味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建设人力资本高地,努力成为区域创新策源地;四是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之地,推动绿色发展,成为生态新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成为首善之地。(李艳玲 孟浩 摄影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