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承办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和农村土坯房整治现场会、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这是船山区在“三农领域”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船山区以现代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全域化园区建设为路径,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辅以产销对接、龙头培育、机制创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多点发力,带动贫困村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船山区永兴镇元宝村的四川菌绿生态农业是一家专业集食用菌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这里新鲜采摘的海鲜菇通过物流货运,仅2小时就可到达成渝等地超市。
船山区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以中环线、绕城高速、农业大环线及快捷通道为支点,因地制宜制定各贫困村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项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船山紧抓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遂潼一体化等战略机遇,推进农业主体培育,紧盯涪江流域绿色产业发展带这一轴心,建设唐桂“生猪+柑橘”、永河“柑橘+三产融合”、龙老仁“蔬菜+康养”三大优势产业集中区及周边13个特色现代都市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抓好农业产业扶贫,船山着眼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一核心,大力发展健康养殖、特色果蔬、道地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观光体验、民宿康养、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成功打造“十里荷画”“巴蜀红提园”等乡村旅游景区景点100余个。船山突出“绿色生态、标准生产、品牌塑造”,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依托“遂宁鲜”,船山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计划,重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白芷之乡”等品牌,全区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7个、乡土特色品牌26个。
今年,船山区级财政投入资金204万元,在老池镇福龙村,永兴镇花果村、锦秀村,河沙镇梓桐村,龙凤镇定宝村等贫困村发展优质水果、苗木、莲藕等经作产业项目7个共计1000亩。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
一场大雨之后,种植业主曾祥禄带着工人走进她的红提产业园,一边组织采摘,一边查看成熟的红提是否受灾。红提盛产期,曾祥禄的红提产业园,每天用工近50人,其中,不少是附近的贫困户。
脱贫攻坚行动中,船山区大力推进贫困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实施“农业+电商”“农业+旅游”“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园区”等模式,着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精准帮扶,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拓宽贫困群众致富路径。
2014年,老池镇芋禾村被评定为贫困村。从2015年开始,村里陆续引进9家业主,流转土地2100亩,发展桃子、李子、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通过兴产业促脱贫,2018年,芋禾村集体经济达到了4.48万元,并顺利脱贫摘帽。现如今,芋禾村已成立了9个专业合作社,既有传统的种植业,也有现代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可望突破12万元。
农业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长远。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正是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坚实保障。
按照《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实施意见》,船山区逐村制定《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把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贫困村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标,层层压实责任,严格奖惩问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
盘活集体经济,船山探索创新财政投资股权量化机制,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试点,在贫困村全面实施财政投入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投入贫困村产业业主的资金按40%的比例量化为村集体投资股权,实行前三年按4%/年、三年后按8%/年固定分红,促进了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集体收入与业主增收的“有机联动”。
船山区产业扶持基金总规模1300万元,累计借款金额1557.85万元,其中通过直接发展集体产业、入股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累计用款351.8万元,惠及贫困户1096户。船山用好用活一笔笔产业扶持基金,切实增加集体投资收入。
集体有收入,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为解决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等问题,船山区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已全部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资产股权量化等相关工作,并有57个村建立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同时,船山区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出台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流转资格审查及鉴证、备案、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推进贫困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卜凯 冉伟 侯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