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五大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23 09:58:48 编辑:苏仁胜 点击:
宜宾市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属省定乌蒙山片区贫困县。全县幅员1256.35平方千米,辖7镇5乡157个行政村、17个城镇社区,全县2014年识别贫困村6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44户37534人,贫困发生率10.9%。自脱贫攻坚以来,筠连县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战略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充分发挥“春风精神”“春风经验”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五大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五区六线”指挥机制强化领导
“五区”挂图作战。将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由5名县领导分别负责一个片区的脱贫攻坚指挥协调工作,各乡镇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组建脱贫攻坚指挥作战室,实行挂图作战。
“六线”指挥综合协调。县脱贫攻坚办组建综合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住房建设和考核督导6个专职工作组,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块抓条保”工作机制,切实厘清乡级为“块”的主体责任和部门为“条”的保障责任,绩效捆绑考核,以责任分明促各司其职,以任务倒逼促合力形成,工作同频共振,实现用力精准、效应叠加,统筹协调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
“1+4”造血机制促进增收
把肉牛养殖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系统推进“1+4”产业扶贫工程。
“1”即创新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础,贫困群众参与为核心、市场主体加入为助力的肉牛产业扶贫模式。
“4”即构建资源优化利用、柔性技术服务、金融梯级叠加、双重风险防控四大机制。
资源优化利用机制,破解贫困群众“致富无路”困境。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饲草基地、养殖圈舍建设和技术培训。如:充分利用丰富的青饲料资源开展肉牛养殖,并采取“牛粪-沼气-牧草”“牛粪-蚯蚓-鸡”等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化肥用量、面源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
柔性技术服务机制,破解贫困群众“技能缺失”困境。在增强基层公益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市场主体和外部专家的技术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如: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形成了“科研院校攻关研发+县级畜牧部门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面推广+村级技术人员驻村指导服务”的三方联动机制。
金融梯级叠加机制,破解贫困群众“资金短缺”困境。瞄准产业扶贫的资金瓶颈,叠加政府、社会、银行金融创新举措,有效摆脱了依靠单一金融举措扶贫力度不足的制约。如:探索出“借牛还牛”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将优质能繁母牛借给贫困户饲养,并免费提供配种、防疫和技术培训服务,母牛增值部分及母牛所产牛犊归贫困户所有,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回收销售解决其销售担忧。
双重风险防控机制,破解贫困群众“风险难担”困境。充分考虑贫困群众承受产业发展风险的能力极差的实际,在肉牛产业发展中,采用构建双重风险防控机制,促进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创新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有效应对经营风险;制定“筠连肉牛风险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建立风险分担和贴息机制,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五大兜底”保障机制巩固民生
兜好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底。全面落实贫困人口的“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统筹使用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贫困户全部纳入大病商业保险,大力培养乡村全科医生,开通县乡两级远程医疗。
兜好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的底。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将符合低保兜底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把丧失劳动能力、通过帮扶仍无法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残疾人、精神病人、重大疾病等扶贫对象实施生活费补贴,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兜好贫困群众基本住房安全的底。采取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家庭建房补助等项目资金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贷款贴息、搬迁建房贷款贴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推进危房改造全覆盖,实现全体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的房子。
兜好贫困群众基本义务教育保障的底。推进标准化中心校建设,全面落实“三免一补”等政策,严格实施教育资助救助,切实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兜好贫困群众基础设施建设的底。大力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光伏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推进“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和农村4G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宜彝高速、G246线、S312线和S444线筠连段改造及通村公路建设。
“433”扶贫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紧扣工作实际,创新以“四大阵地”为依托、建强“三支队伍”、实践“三大活动”的乡风文明建设“433”工程,绘就一幅“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的“现代美丽新村”画卷,以文明乡风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四大阵地”。围绕展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构建宣传文化墙阵地、道德讲堂阵地、主题院坝阵地、田园书吧阵地,不断巩固和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三支队伍”。组建“新乡贤”“志愿者”和“文体骨干”三支队伍,挖掘退休后返乡或回乡居住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老企业家等本土乡贤,广泛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崇德向善·厉行法治”“诚信·孝敬·勤俭”等活动;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工作,推进城乡志愿服务工作,广泛开展“村晚”、乡(镇)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等,通过参与文体活动,夫妻更加和睦、家庭更加和顺、邻里更加和谐。
“三项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争做文明女性 建设美丽家园”创建,深化亮牌子·美环境·树形象活动。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培养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涌现出“时代楷模”王家元等先进典型近1000人,初步建立起“村村有先进、乡乡有榜样、行行有标兵、县上有典型”的“筠连榜样”体系。推进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以感恩、守法、懂礼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带头人培训。
“五位一体”考评机制倒逼落实
采取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分管县领导包扶贫专项、帮扶单位包贫困村、帮扶干部包贫困户的方式压实帮扶责任,保证乡“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各项指标责任到人,对标达标。实行督查组常态督查、县级牵头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蹲点督导、县级帮扶领导定时督查、五大片区的县领导包片督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挂牌督办的方式开展督查工作,确保问题被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采取半月一通报、每月一评比、两月一拉练、季度红黄旗、年度综合评价办法对各乡(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采取约谈提醒、责令整改,大会检查、电视问政,诫勉谈话、启动问责等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不负责任、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影响脱贫摘帽大局、造成严重后果的县委严厉问责追责,不摘“贫帽”就摘“官帽”,有效确保了项目推进、资金监管以及干部作风大转变等工作的全面完成。(筠连县扶贫开发局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