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泞山路到柏油村道,从破烂茅屋到高楼新村,从荒漠洼地到休闲公园,这是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棬坪村24年的变化,也是棬坪村党总支书记刘成华24年的坚守。
在这24年里,棬坪村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建设生态茶园8000余亩,养殖肉牛年出栏160头,村内入驻1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1亿以上企业1家,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当年的800提升到6000元。刘成华也常被人冠以不同的“绰号”,村民们都热情的称呼他为“绰号书记”。
“铁人书记”的民生之情
时光倒回20年前的棬坪村,这里是当地有名的旱山村、省级贫困村,村民长期靠天喝水、靠天吃饭。一到冬季,村民常常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去取水,肩挑马驼,络绎不绝,成为当地有名的现象。
刚上任的刘成华,凭着一股“吃亏”+“拼命”的精神,带领棬坪村村组干部从实际出发,组织队伍、勘探水源、研究地形、落实地点、研讨引水方案,整整一年的时间,鞋被磨破了,手被划伤了,脚底都是水泡。在他的带领下,棬坪村成功绘测出一套向外引水、向内蓄水、向下挖水的饮水方案,总投资300万元。
有了方案,还要有启动资金。刘成华先后向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部门申请各类资金共290万元,号召村民捐款10万元,投工3000人次。条件成熟后,刘成华便一直坚守在施工第一线,指挥调度,带头苦干,修建了山坪塘1个、蓄水池56口、微型水窖150口、引水渠3千多米,成功解决了全村群众的人蓄饮水和灌溉问题。这也是当时全县首个旱山村饮水整治项目。于是,他有了第一个绰号,“铁人书记”。
“联合书记”的治理之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2019年村建制调整改革后,棬坪村扩大为一类村,刘成华被选举为村党总支书记。村面积和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治理难度更大了。
刘成华深知,只靠自己一人难以带动整个村的发展,必须要增强班子的力量。为了建强班子,他主动联合棬坪村辖区内的森泰公司、双星茶业、筠连农商行沐爱支行等企业组织,联合建立党总支,开始了“村+企业”的双党建发展之路,刘成华也有了“联合书记”的绰号。
在联合党总支的带领下,棬坪村与企业建立矿产能源产业基础服务、茶业“三产”融合发展,小额信贷助农服务等合作关系,辖区企业广泛参与到村级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文明共建等领域,探索出组织共建、发展共融、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四共四化”模式,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目前,辖区企业与村党组织共整合投入50万项目资金用于棬坪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棬坪村在刘成华的带领下,完成6800平方米的村小学示范建设,改造农田亩,修建农户入户路、生产便路50余公里,修建村民聚集点2.6万平米占地面积,群众的出行、教育以及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振兴书记”的致富之梦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石。刘成华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路径,通过“村集体+公司”模式,将村集体茶山折资40万元入股双星茶业公司,按年分红超过3万元。同时,争取中央、省、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等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展“一中心四园”建设,全村发展茶叶8000亩、水果500亩、花卉200亩,花椒500亩。
为了鼓励群众养牛,刘成华联合辖区内筠连农商行沐爱支行,运用“扶贫贷”“好茶贷”“好牛贷”等产品,对农民发展产业授信5-10万元,鼓励农民买母牛、育肥牛,全村肉牛产业从无到有,达到160头,产值超过300万。
在刘成华的带领下,棬坪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村”“省级幸福美丽新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省市先进村,刘成华也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20年四川省杰出村官”等先进人物。(田雨佳 廖杰 李重霖 张必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