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后疫情时代”的青年更需发扬张骞精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21 09:49:30编辑:陈姝悦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传颂千年,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张骞精神的丰富内涵都有不同的解读。“益重青春志,风霜恒不渝”,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下中国,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都更需要放眼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征途,不畏艰险、拼搏奋进,才能在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中争做“弄潮儿”。
饱含爱国赤诚,肩负时代重任。“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历史上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行至河西走廊一带即被匈奴俘获。他虽被软禁放牧长达11年,却从不曾忘记自己的国家和出使西域的重要使命。我们国家现在本就处在矛盾困难交织复杂的转型期:经济领域经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定阶段;脱贫攻坚处于决胜期还需持续加力加劲;加之“后疫情时代”的重大影响,中美博弈加剧、逆全球化趋势抬头、世界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等问题,我国国内虽抗疫战果卓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仍然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国无青年则不立”,作为青年一代,更应看清时局大势、坚守爱国初心、把握规律路径,将民族国家的发展真正放在心上,将时代赋予的责任真正抗在肩上。
践行实干兴邦,做到持之以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张骞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就是踏实奋进、坚韧不拔,以自己的脚步丈量西域大地。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活跃在抗疫一线的不乏许许多多80、90后甚至是00后的身影。无论是写下“我年纪最小、我先上”请战书的交警金跃伟,还是奋战第一线38天的24岁护士郑琼,都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正在以脚踏实地、无惧无畏的实际行动展示着他们努力成长为中流砥柱的信心决心;在脱贫攻坚的一片片热土上,也涌现出大量的青年才俊,书写了一个个坚守与奉献的故事: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谷屯村的“第一书记”,通过为村里引进韩国水循环电热板厂项目,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当地群众赞不绝口;“后疫情时代”的网络社交媒体成为许多年轻人发声主阵地的趋势愈加明显,近日来有关“打工人”的自嘲段子看似调侃,实则是这些“互联网原住民”们,在这个疫情不确定性与各类困难矛盾交织的当下,依然为了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懈奋斗的真实写照。
坚持包容开放,积极开拓创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张骞的外交与贸易策略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社会的极大发展。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看到,种族冲突激烈、地区性矛盾日益加剧,而青年人作为最有活力、有创造力的典型代表,更应该在所处的各行各业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为未来的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总之,张骞精神在新时期依旧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为青年人干事创业把脉定向,提供精神支撑与行动指南。(中共成都市双流区委办公室 沫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