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对口帮扶南部县 做出产业扶贫大文章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6-03 07:40:32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位于定水镇谢家垭村的浙川洞头区中药材扶贫项目白芨种植基地

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对口帮扶南部县,两地改变以往的“以奖代补”“输血式”扶贫做法,充分利用扶贫资源,结合南部特色和优势,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带动群众致富奔康。

建产业园 筑牢脱贫根基

“现在收入大大提高了!”6月1日,南部县万年镇天波村村民田光彩高兴地向笔者介绍他家如今的收入。天波村完成土地流转后,发展晚熟柑橘。田光彩家的3.8亩地全部栽上了柑橘树,他还在园区负责管理。“以前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收入不到1300元。如今流转土地一年有1520元,我和老伴长期在园区务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对于如今的生活,田光彩十分满意。

2018年,根据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部署,温州市洞头区与南部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天波村在洞头区的帮扶下,建起了抗风险性强、收益可持续、扶贫精度高的晚熟柑橘产业园。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让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这是洞头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努力方向。”挂职南部县常委、副县长的洞头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大志介绍,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洞头根据南部县实际,探索出“补改投”的产业扶贫机制,即将扶贫资金通过作价入股的方式,投入到收益好、风险可控、运行良好的产业项目中,由县属国有企业代为持股,按现代企业模式运行,产权清晰,实行保底分红和按股分红。经反复调研、分析、比对,最终确定了晚熟柑橘、名贵中药材、生猪养殖等回报高、见效快、风险低、可长期经营的项目。

以晚熟柑橘为例,洞头区援川挂职干部陆益辉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晚熟柑橘在温州的市场零售价达到13—18元/斤,除去各个环节的成本,每斤利润3元。按亩产2500公斤计算,每亩收益就有1.5万元,且收益可以持续30年。

2018年以来,洞头南部双方出资共建晚熟柑橘产业园,该项目涉及南部县万年镇、永红乡的6个村,总面积5292亩。产业园投资评估价为3340万元,其中,洞头出资2000万元,作价占股59.9%,南部县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340万元,作价占股40.1%,并组建南部县洞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洞南公司”),负责产业园的生产、管理、经营和销售。

目前,产业园实施对外劳务承包模式,有意愿的社会能人均可报名参加,由洞南公司、乡镇、村考查并经公示后确定。劳务承包内容包括施肥、打药、除草、修枝等工作,每个承包人承包50至100亩,劳务费用按每年每株8元结算。

“产业园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利润可达9000元。洞头按股分红5391元/亩,分红资金全部进入南部县东西部扶贫收益资金池。”陆益辉说。

据了解,2018年以来,洞头已投入扶贫资金3550万元,建成晚熟柑橘产业园5292亩、中药材产业园300亩、生猪养殖场14家。

创新机制 畅通销售渠道

“大山深处有产品,东部市场潜力大。”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洞头南部牢牢抓住市场这个“牛鼻子”,不断想出“金点子”,促进消费扶贫升级,帮助南部县打开东部市场,让南部农特产品从“好卖”到“卖好”转变。

日前,笔者走进南部县东坝镇大乘庵村,只见缓坡上成片的柑橘树连绵不断,抬头望去,“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示范园”几个字引人注目。南部县梅橙香货种植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强说,这个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支持下建设的一个项目,扫一扫二维码即可知道果子生长、销售全流程。

如何做好柑橘的销售,洞头区援川挂职干部给出了“金点子”:“认养+社交”定制模式,共同打造“温南友谊林”。即消费者在网上认养柑橘树,合作社进行精细化管理,全过程可视化、可溯源,结出的柑橘属于认养人。

“我们还根据消费者心理,推出‘生日树’‘家庭树’‘爱情树’等。”罗强介绍,今年5月,已有600余名消费者前来认养,每棵树的价格为399元/年,总销售额达8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75倍。

“认养果树,即满足了都市人享用有机水果、体验农场主生活的愿望,又解决了水果的销路问题,增加果农收入,促进乡村发展。”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销售模式实现了资金零负担、市场零风险、产品零库存,也丰富了消费扶贫内涵,给当地农业和消费扶贫升级提供了借鉴。

“产品溯源,认养果树”只是洞头帮助南部打通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洞头区通过开直销店、强强联手、展销联动等方式,扩展南部县农特产品的销售市场。

2018年11月20日,位于温州市洞头区新城区的首家“洞头区—南部县优质农特产品直销中心门店”开业,打通了南部农特产品直达洞头的绿色通道。

2019年春节前夕,洞头—南部东西部扶贫协作特色农产品采购会在南部县铁佛塘镇国公村柑橘产业园举行,晚熟柑橘、黑花生、桑葚干等成为洞头市民的年货。

2019年10月17日,四川省南部县农产品展销中心正式落户温州,南部农特产品进入温州的“老供销渠道”。今年,南部还计划在温州开设南部农特产品专柜100家以上。

帮扶期间,洞头创新方式,帮助南部县开展媒体促销活动,与《浙江日报》等媒体合作,开展“舌尖上的扶贫”专题报道,通过视频、图文等多种传播形态,为南部县20家企业及农特产品做免费宣传,向全国推荐南部特色农产品,叫响南部品牌。

去年9月,通过洞头牵线搭桥,南部农特产品亮相杭州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和成都西博会,升钟湖有机鱼、黑花生、野生天麻等“南部珍品”引来众多客商关注。其中,升钟湖尚水渔业公司收获了955万元的采购大单。

优化模式 稳定增收来源

“以前扶贫是送‘鸡蛋’,现在是送‘蛋鸡’。”南部县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说,洞头区改变以往“以奖代补”的扶贫方式,引入市场机制,让帮扶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让贫困群众多重受益。

笔者在南部县定水镇谢家垭村的浙川洞头区中药材扶贫项目白芨种植基地看到,白芨花开正艳,微风拂过,荡起层层粉红“浪花”。

在白芨种植基地里,三五个农民正在拔草,赵连昌便是其中一位。

赵连昌因年老无法外出务工,自从村里建起白芨种植基地,他就成了基地的灵活就业工人。“家里有事时,就在家忙;家里没事时,就来基地上班。一天8个小时,能挣100元。”赵连昌笑着说,“家门口有了产业,我们就有了致富门路。”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就有了就业路子。”基地负责人赵友龙介绍,在洞头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基地规模化发展白芨产业,目前已在定水谢家垭村、西河坝村、五房坝村种植白芨2000余亩。

赵友龙介绍,白芨基地建起后,当地群众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入股分红、入园务工,人均年收入在2万—3万余元左右。

将扶贫资金注入龙头企业,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其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扶贫模式实现了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又能帮助贫困户稳定、持续增收。

为了不让贫困户承担风险,洞头采取“注资入股,按股收益”“保底分红,稳定收益”“统筹分配,精准收益”“兼顾四方,捆绑收益”的办法,充分调动村民、村集体、贫困户与经营者的积极性。以晚熟柑橘项目为例,项目未产生效益前,每年度按帮扶资金累计投入的6%进行保底分红,统一汇入“东西部扶贫收益资金池”,用于全县扶贫事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向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倾斜,贫困户通过劳动实现稳定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张枥 李果 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