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市一季度农业数据飘红
嘉陵江畔的南充丘陵正上演农业革新大戏。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有力抓手,四川南充市一季度农业数据飘红:水果产量同比增长7.3%,生猪出栏超144万头。通过大力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着力推动绿色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加速成势,不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农业农村本底。
阆中市大北农农牧食品有限公司河楼生猪养殖场。梁洪源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4月25日上午,春日暖阳下的蓬安县泥巴寺村,挖掘机长臂正在绘制“希望的田野”。这片即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即将实现亩产增幅超10%的蜕变。作为全国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蓬安已建成44.6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该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近七成。
放眼南充全市,截至去年底,高标准农田总面积已达500万亩。2025年,南充预计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届时累计面积将突破520万亩。通过“宜大则大、宜梯则梯”的科学规划改造,项目区机械化率飙升至95%,年亩均增收超300元,实现了农田从“低产田”到“高产田”的华丽转身。
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南充大力推行“五良”融合,从而实现了粮油产业稳步发展。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梁洪源摄
仪陇县德懋农发集团育苗中心,物联网技术大显身手,苗床的温湿度被自动调控,1.5万亩水稻的智能育秧苗床匀速转动,精准而有序。和传统育秧相比,工厂化集中育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种苗成活率高达95%,每亩降低人工成本近三成。
在西充县,130台农机接入“西充农服”平台,仿佛为农机装备了“智慧大脑”,作业轨迹、质量实现实时监控,社会化服务覆盖率提升至70%。
南充积极构建“1+9+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成效显著。2024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5%,新增智能农机1600台(套),培训农机手500余人次。
“一区两地三乡”:
激活特色农业新动能
“柑橘全部卖完,又是一个丰收年。”4月25日上午,位于西充县的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柑橘产业园里,公司董事长程贤君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果树,满脸笑意,“一共卖了280多万斤,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
南充全市的柑橘均取得丰收。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创新驱动推动柑橘果品畅销全国,实现柑橘销售35万吨、产值35亿元,同比均增长11.3%。
打造晚熟柑橘之乡是南充持续推进“一区两地三乡”(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粮供给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桑茶之乡、晚熟柑橘之乡、冬菜之乡)建设的重要内容。
南部县定升路沿线晚熟柑橘产业园
南充柑橘有“211”和“985”声誉,所谓“211”是指:2000多年栽培历史、100多万亩柑橘面积、全国受市场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所谓“985”是指:拥有9大优良品种、80万亩晚熟柑橘,拥有中国晚熟柑橘之乡、中国甜橙之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5张“国字号”名片。
作为“一区两地三乡”建设的另一重要内容,在打造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方面,南充也是成绩斐然。
数据显示,2024年,南充出栏生猪565.7万头,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的位置。目前,南充建成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32个,年产能近400万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温氏等龙头企业与1000余个规模猪场合作,代养生猪200余万头。
“一区两地三乡”建设不断深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充完成有机发展主体确认6个、产品8个、面积5814亩,有机产品总量达320个、面积24万亩。2024年建成冬菜等川菜调味品原料种植基地48.5万亩、新(改)专业蔬菜基地3.49万亩,全市蔬菜产量达472万吨。改造提升蚕桑基地2.4万亩、蚕茧产量达1.59万吨。
精深加工+品牌集群:
激活农业产业链价值
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新入驻企业17家,实现年产值62.3亿元。西充雅娴食品有限公司便是园区企业代表之一。在该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大米、小米、大豆等原料经过多道工艺加工后,化身为一袋袋包装精美、口味多样的休闲食品。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也为农业品牌打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外景
据了解,“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如同旗帜,引领南充农产品走向全国。目前,“好充食”授权企业已达355家,2024年实现销售额160亿元。
中国西部(南充)电商直播基地一期日前投入使用,55间直播间热闹非凡。主播们热情洋溢地推介南充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基地日发货能力达10万单,电商销售预计2027年销售额达20亿元。
从丘陵深处的高标准农田,到热闹非凡的电商直播基地,南充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有力抓手,在“一区两地三乡”建设中厚植特色优势,通过精深加工和数字化转型,激活农业产业链价值。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奋力书写“天府粮仓”的崭新篇章,精心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供稿方:南充市融媒体中心 易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