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干部”是指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关门的新公务员,通常学历高、素质过硬,是新时代寄予厚望的一代,但在基层工作中却频频“踩雷”,备受质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角色转换不到位、社会阅历过浅、基层经验不足。“三门干部”想要获得认可,就要跳出“舒适圈”,向“土味干部”学习,撕掉“不接地气”标签。
迈开步子,走进群众心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基层工作也是群众工作,“三门干部”要牢抓服务群众这一中心,去走田坎了解群众所做、进家门了解群众所住、坐下来了解群众所思,与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基层干部的必经之路,善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招牌菜”。“三门干部”要想破茧成蝶,不能只在“书房”里研究政策,要走到矛盾多、群众呼声高的地方去,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与群众建立“鱼水关系”。
扑下身子,修炼基层功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门干部”来自象牙塔,他们理论修养高于基层干部,书卷气息也重于基层干部,因此,与基层的“土味气息”形成强烈反差,初遇基层工作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面对群众问题束手无措、执行政策照搬照抄、遭遇非议选择逃避.......这是“三门干部”的通病,要治好这些通病,需要他们时刻保持本领恐慌,补好“三农课”,要从实践入手,与群众拉家常,同村干部探实情,向老干部学方法。学会“拜师学艺”,方能练好基本功。
甩开膀子,扛起责任大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三门干部”自带的书卷气息既是他们的缺点也是他们的优点,他们具有天生的理论优势,不仅学习能力强,适应速度也快,有理想更有冲劲。但是,在工作中不敢想、不敢做,担心做得多错得多,受到批评觉得没“面子”“下不了台”。基层是个大熔炉,“三门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急、难、险、重问题面前要敢于探索、勇于冲锋,做一个能担使命、能扛责任的新时代干部。(营山县委组织部 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