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大寅镇柏杨村:富民增收百花开 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5-21 07:48:33 编辑:杨仁昌 点击:

仪陇县大寅镇柏杨村早在2016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脱贫虽不易,但致富却更难,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群众致富、确保不返贫,是脱贫之后的柏杨村面临的首要问题。2017年以来,柏杨村和帮扶单位仪陇县纪委监委坚持脱贫不脱责任,开动脑筋、精细谋划,边探索、边学习、边实践,“因人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探索出了一条持续增收的致富路。

奖补小机制撬动发展大热情

初春的川东北丘陵,细雨蒙蒙,刚喂完鸭子的王兴能坐在屋檐下一边抽着烟一边揉着左腿,看着挤作一团争相啄食的鸭群,神情惬意,数年前残疾带来的阴影早已悄然消散。

当年刚被评为贫困户的王兴能,可不是如今惬意宽然的模样。原本三个女儿陆续出嫁,人生大任务完成的王兴能正合计着趁身体还强健再加油干几年存些钱,老两口就安享晚年。然而,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仅打碎了王兴能的美好憧憬,还给他留下了左腿残疾的事实,缺乏收入来源的家庭也随即陷入困境。“贫困户”这个“称号”,给一向好强的王兴能带来的也只是难以释怀的无奈。“那两年真是心灰意冷了,啥都不想搞了,想着反正国家也不会让我一家人饿死,有口稀饭喝也就差不多了。”

转机出现在2017年。仪陇县纪委监委针对柏杨村劳动力较匮乏、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突出问题,创新制定了贫困户发展产业“一奖一补”政策。“我的帮扶责任人周弥一直鼓励我搞养殖,有一次专门到家里来告诉我有‘奖补’政策,养得多就奖得多。”谈及养殖,王兴能打开了话匣子。凭借原有的养殖技术,他尝试着买回了200只鸭子,得到了第一笔1500元的奖励资金,当年养鸭更为其家庭带来了8000余元的纯收入。尝到甜头后,王兴能被车祸打消的生活热情重新燃了起来。他又购买2000尾鱼苗放进秧田,再一次获得奖励资金2000元。“我发现真是养得越多赚得越多,之后又承包了一个鱼塘,养鱼、喂鸭两不误。”王兴能说,单靠养殖这一项,他每年的纯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以上。

“柏杨村像王兴能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奖补’政策实施后,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从‘要我脱贫’逐步转变为‘我要脱贫’。”柏杨村第一书记蒋星杭介绍,县纪委监委通过挤办公经费、机关干部捐款,筹集到奖补资金50余万元,遵循“谁产业投入多,就对标补助多”“谁产业挣钱多,就给予奖励多”的思路,按照贫困户投资的30%即每户1000元至3000元的标准实施奖补。几年来,柏杨村50户贫困户实现新增养猪500余头、羊100余只、牛40多头、鸡2000多只、鸭600多只、稻田养鱼10亩、蔬菜种植30亩、规模化家庭果园10多处。奖勤不奖懒,最大程度激发了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如今顺利脱贫、日子越过越好,王兴能干劲十足,精气神也回来了:“我遭了难,是党和政府把我家从贫困中拉出来,又引上了致富道路,虽然我腿脚不方便,但是县纪委监委的帮扶,等于把致富的路子铺到门口了,我们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干。”他一边照料着鸭子,一边用手机放着视频。“党中央发号召,奔小康,是目标;帮扶到,奖补好,人人努力干,家家收入高。”这是王兴能闲暇时编的顺口溜,过年时教了小外孙女几遍,小家伙就学会了,女婿录了视频存在王兴能手机里,如今只要想孩子了,王兴能就会把视频翻出来看一看、听一听。

“金点子”盘活集体经济,旧厂房变身“摇钱树”

大寅场镇最热闹繁华的地段有一栋占地100余平方米的新修三层小楼,小楼的一二层出租给人开了一家小超市和一间小茶馆,三层是一对夫妻带着在镇上读书的孩子租住房。据村民介绍,这栋楼就是柏杨村的集体资产,整栋楼的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村民共享。

“原来这个房子很破烂,没法用,可惜了那么宽的地盘哟。”村民何德斌说,这栋小楼曾是上世纪80年代柏杨村集体办的厂,但没几年就倒闭了,留下来的厂房破旧不堪。“还是帮扶干部点子多,给我们村上出主意,说把旧房推了盖新房出租,当作村集体经济,我们老百姓都能受益。”

好点子还得靠有效落实。2018年3月,县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专门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壮大集体经济的事宜。会上,重建旧厂房出租的计划提出后,一些群众有疑虑,建房款不是笔小数目,怎么筹集,会不会增加群众负担?房子建好后租不出去怎么办?帮扶干部与村干部一件件答疑解惑,一个个详细解释,得到所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这是一件既凝聚民心、提升群众集体意识,又造福长远、增强致富后劲的好事。”蒋星杭认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驻村第一书记应负之责。“我们整合了柏杨村的上级奖励和补助资金25万元,帮扶单位和村筹集资金25万元,没有给群众增加筹资负担,自建了商铺门面5个、商业用房300多平方米,预计租金能让全村户均增收400元。”

贫困户汪昌春家离“旧厂房”不远,他亲眼见证了“旧厂房”向新楼房的转变。“这几年不光是贫困户富了,我们村集体也富了。以前村上没有钱,过年过节想搞个活动都着难。”汪昌春说着,嘿嘿一笑,抬手指了指小楼的方向:“现在有了这颗‘摇钱树’,能办的事情就多了。干部还承诺把40%的收益平分给大家,不管多少都有我们一份,都能跟着享福。”

作为四川省村集体经济示范点,村集体收入如何安排,柏杨村的干部早有自己的想法。村主任刘世福说:“以前村上修个堰塘、补个公路都需要每家每户筹资,群众意见大,我们工作也不好开展。现在集体经济宽裕了,我们打算将收益的40%给全村共享,60%用于解决公益性建设、基础设施管护、重病大病户救助等问题,并严格把关,每年公布收支账单,接受群众监督。”刘世福算了一笔账,2019年商铺门面租金收益5万元,全部还了建房贷款。“今年还清贷款后,每户应该能分到200元。虽然少,但是有了这个源头,后面会越来越多,我们柏杨村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刘世福对此信心满满。

当前,柏杨村村“两委”正与成丰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依托全村规模化栽植的100亩新品种蜜柚,探索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50户贫困户现金入股、土地流转分红和产业园就近务工。

2020年的柏杨村,将搭乘乡村振兴快车,在夯实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发展致富奔向小康。(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