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袁旭科带领“兄弟伙”完成了公105井的井口装置防腐工作,这也是他们这个月自主完成的第3口井。按照每口井防腐面积60平方米、单价120元/平方米计算,3口井共节约外委防腐费用2万余元。
袁旭科是川中油气矿南部作业区公山庙中心井站巡井班副班长。从日常巡检维护到自主开展小型防腐,袁旭科坦言,疫情和低油价叠加的“严冬”形势,催生了工作内容、质量和标准的提档升级。
“没有设备,作业区配送打气泵、喷枪、便携式发电机;没有技术,作业区请专业防腐人员到现场指导......”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袁旭科表示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多学多干。
同样感受到形势逼人的还有中心井站开井班班长王淇。刚进入夏天,王淇就带领班组员工对关停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全面排查,并向作业区提出了增开公003—6等9口“夏效井”的建议措施。 “夏效井”顾名思义是夏天发挥效益的井站。作业区按照“冬季保供、夏季降本”的挖潜思路,在关停井中精选了15口井,把它们分成“冬效井”和“夏效井”两类,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贡献。
“油罐库存原油需要降粘才能顺利拉运,‘夏效井’就是利用夏天的高温进行自然降粘。”王淇介绍,增开“夏效井”不但能弥补疫情期间的原油产量缺口,也节约了一大笔锅炉车给油罐加温的台班费用。王淇预计,今年公山庙油田8口“夏效井”开井挖潜,能增产原油240吨,创效60万元。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和SCADA系统上线运行,数据远传、视频监控、电动执行等功能让电子巡检成为老油区的“香饽饽”。“不到现场就可以对单井进行控制,是满足中心井站运行的基本条件。”中心井站站长徐铁军说,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生产和集输站场进行远程控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放开了巡井班员工的手脚,可以集中精力干隐患整改、设备维护等“大事”。
近日,作业区为中心井站“私人订制”了清蜡防喷管堵头,避免清蜡作业后管壁残存原油被带出污染地面。这也是继“防渗放油弯管”“量油杆刮油器”“放空立管脱液器”等技术革新成果后的又一创新举措。至此,油井生产过程中原油可能“曝光”的关键节点被全程控制,“油井不见油污”成为现实。据测算,公山庙中心井站管理的29口生产井站回收原油和减少油污处置费用近4万元,为清洁生产和降本增效提供了强力支撑。
“每个中心井站都必须要成为‘战严冬’的战斗堡垒。”自西南油气田公司“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作业区大力践行低成本战略。向管理要产出、向质量要效益,成为各中心井站常态。(陈辉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