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旌阳区“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出炉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12-28 10:51:14 编辑:唐磊 点击:
近日,德阳市旌阳区召开“十三五”农业发展情况新闻通气会,向媒体通报了“十三五”以来旌阳区农业农村发展成效。
乡村振兴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旌阳区围绕“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起“区委区政府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全面参与、乡镇街道全力推动”工作格局。探索“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园区+专合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建立“点上典范、线上示范、面上规范”的推进机制,形成“全域规划、全域推进、全域服务”的制度体系。全域规划上编制完成全区乡村振兴五年总体规划,德新镇、孝泉镇、新中镇3个示范镇乡村振兴规划,高槐村、龙居村、红伏村等11个村乡村振兴规划和五星村、东美村、福兴村等13个村庄规划,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全域推进制定“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以“美好乡村”创建为载体、“幸福家庭”创建为细胞,形成“三三五五、三星六美”的创建机制。配套出台“一指南三导则”,建成特色小镇6个。全域服务上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与专业团队合作,围绕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市场推广等开展后期精细化运营管理服务,持续推进产业增效、品牌增值、农民增收。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十三五”末期,全区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5958户13850人的减贫任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5.1%降至0。“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大关,2019年达到20401元,年均增长9.36%,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收入比由2015年的1.96:1缩小到2019年的1.90:1,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评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农村“六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00公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1%;实现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农村天然气覆盖率达90%;实现农村网络通信全覆盖。全区建成乡镇中、小学校22所,配备乡镇教师1200余名;建成乡镇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110个;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2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十三五”期间,全区农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3.21亿元,比2015年的52.38亿元增长20.68%,年均增长4.81%。2019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7万亩,总产达23.3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7.7万亩,总产达3.6万吨,特色水果2.8万亩,总产量2.78万吨;蔬菜18.3万亩,总产量39.8万吨;生猪出栏25.9万头,牛羊出栏1.8万头,小家禽出栏2168.9万只,禽蛋总产量2.4万吨;水产品产量1.5万吨。
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827家。农业内部融合发展加快,成功培育多元融合主体,成立了稻禾源粮食产业联合体(全省首家)和旌阳区果蔬产业联合体,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2019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1亿元。
农产品品牌建设深入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区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构建起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及区、镇、村、市场“四级监测体系”,全区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80%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国家级追溯平台,80%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2016年、2019年分别被命名为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品牌发展意识。出台《德阳市旌阳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暂行办法》,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区无公害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3个。打造“旌耘”区域性公共品牌,培育打造“爱达乐”、“鹿头”、“纤多多”、“旌晶”、“富博圆”、“东美枣”等优质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
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全区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34万亩,新建和改造沟渠340公里,生产道路186公里,提灌站、机(沉)井1923座,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达0.5万亩,调整田型0.888万亩,培肥地力5.69万亩。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36.5万千瓦,农机具总量达5万台(套),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 80.2%,位列全省前列,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9.2%,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0.2%,小麦、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区畜禽主导品种机械化率达30%。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机专业合作社33个、农机从业人员2.6万余人。2019年,旌阳区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乡村环境治理有效
“十三五”期间,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85%,完成2019、2020年47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4077个;新改建农村公厕22座,累计达到131座。全区100%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100%的行政村建立了“户分类、组定点、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运管体系,100%行政村配备了保洁人员,垃圾治理柏隆模式和柏隆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全区60.27%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已得到有效治理,出台《德阳市旌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深入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将12条区级主要河流(总长150.3公里)、18座水库、26条渠道、368口塘坝及50条乡级河流纳入河(湖)长制管护范围。建立了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病死畜禽及其产品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全面关停禁养区养殖场341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4.0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71.8%,农膜废弃物回收利用率91.1%,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稳定在95%左右;100%的行政村常态化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2019年末,全区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8个,省级“四好村”25个。全区7个镇中,德新镇和孝泉镇为国家卫生镇,其余5个镇为省级卫生镇,69个行政村均为省级卫生村。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共确权登记农户8.07万户,确权实测面积41.02万亩,发证率达99%。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形成“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2019年底,全区共流转土地16.38万亩,流转率达41.3%。作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2017年12月31日为清产核资登记时点,共清理核实村组两级资产5.51亿元,认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46.69万人,登记赋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25个。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通过组建集体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股份合作社,让群众以身份、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参与产业发展和利益分配,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新“三资”监管平台信息化建设,获评全国“三资”管理示范县。建立覆盖全区、功能齐全、规范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成立德阳农交所旌阳服务中心,设立农业信贷担保办事处,成立旌耘农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农发、农担、农交“新三农”机制全面建立。2019年末,全区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355宗,成交金额7.75亿元;完成农业担保贷款1.99亿元。出台相关文件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推进供销社“三位一体”改革,打造“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供销社+专合社”的"三社融合"村级基层社发展模式。
文明乡风得到传承弘扬
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村民自治取得新进展,有村规民约的行政村达100%。推动移风易俗,指导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破除婚丧嫁娶中不良风气。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核五治”基础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注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开展“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旌阳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