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九座山,天然成四川;此景是唯一,神奇不神奇?”
中江县普兴镇山川村打锣坡,站在坡顶远眺,目光所及的大小9座山体,竟聚集形成“四川”两个象形汉字。
山丘密布、沟壑纵横,一直是制约普兴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普兴人正着力将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发展的“助推剂”。
一“卷”聚拢众人心
普兴镇地处德阳市中江县东南边缘,距中江县城90公里,是中江最边远的乡镇之一,也是德阳市海拔最低的乡镇。全镇幅员面积51平方公里,地处德阳、绵阳、遂宁三市交界处,辖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29423人,耕地总面积28201亩。
“以前,这里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普兴镇党委书记邓和平坦言,“最边远”是外界对普兴镇长期以来的一个定义。这里交通不畅,产业单一,老百姓一直靠传统种养模式生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改变,从2017年开始。
“你的家乡被确定为‘四川盆底’,你想把你的家乡建设成风景旅游胜地,改变落后面貌吗?”“你认为现在的家乡还缺些什么?”“你愿意将土地使用权交由村集体代为流转使项目顺利落地吗……”一份普兴镇党委政府拟制的《家乡建设意愿调查问卷》送到山川村711户人家手里。根据最后的统计汇总情况,705户表达了想改变家乡落后面貌,708户愿意将土地使用权交由村集体代为流转。
“一张调查问卷,展现了前景、点燃了激情,坚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在邓和平看来,这张问卷,不仅问出了全镇党员干部职工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初心,激发了大家强烈的使命担当,也向老百姓问出了普兴“最边远”这个劣势外的“六个之最”的优势。
普兴是中江县水资源最丰富的乡镇之一,处于四川盆地盆底,德阳市海拔最低处,是国家级黄颡鱼保护区,4条县级河流流经12个行政村,农业生产最有保障力;普兴是全县自然景观最具发展潜力的少数乡镇之一,四川盆底与石林谷、继光湖串连成纵贯中江全域的一条自然景点直线;普兴是全县民风最淳朴的乡镇之一,群众不等不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普兴是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最强的乡镇,是全县唯一辖两所中心校的乡镇;普兴是全县乡镇历史债务最轻的乡镇,镇级机关基本无历史债务,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少了一份束缚;普兴是全县自来水最先实现全覆盖的乡镇,群众获得感较高。
一纸问卷聚拢了众人心,也坚定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靠山吃山”的发展思路,以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经济建设由此展开。
一“山”开辟新气象
从德阳出发,沿京昆高速、成都二绕、成南高速到仓山出口下高速后,“四川盆底”四个大字就映入眼帘,沿路都能看到这样的指路牌,一直到普兴镇山川村。
“近年来,村里的建设项目多哦。”68岁的谭永益是山川村贫困户,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老人很是高兴,“过去在外面打工,挣的钱不少都拿来租房子、吃伙食了,而且我们这种年龄大的,好多地方人家根本就不要。”
近年来,村里在打造“四川盆底”旅游景区中,修建了村道、步游道,扩建了景区停车场,“虽然上了点岁数,但我身体硬朗,这些搬砖、拌砂浆的活都能干。”谭永益说,去年守在自家家门口,他就挣了将近万把块钱。
为了筹措建设发展资金,统筹“四川盆底”的建设和管理,2017年,普兴镇山川村成立了中江县第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中江盆底映像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70岁的周先安掏了1万元入股,加入了合作社。“这里是自然长成的‘四川’两个字,不是人工打造的景点,将来肯定会大受欢迎,吸引不少游客。”说起“四川盆底”的前景,周先安神采飞扬。
合作社成立以后,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出面,按照景区发展规划,跟前来投资的旅游开发商、种植大户洽谈,统一安排用地、统一协调建设。
“合作社是大家的,也是给大家办事的,所以说话大家都听,事也好办了。”周先安说,景区建设初期,在景区核心位置和必经道路上有 3 座坟茔,“合作社出面做工作,适当给了点补助,几家人很快就主动把坟迁了。”
近几年,合作社利用山川村独特的山(四川象形山)、水(大小郪江)、名(四川盆底)、位(三市三县交界)构造概念性景观,成功举办大地艺术节,平凡小山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开辟了普兴乡村旅游新航线。与此同时,农业产业也从纯粹传统的农户单打独斗经营转变为由合作社统一引领发展。如今,山川村建起了胭脂脆桃基地、杂柑基地、羊肚菌种植基地、跑山鸡养殖、泥鳅养殖及优质粮油基地,形成了1200余亩农业产业园区。
“现在山川村人气大增,已接待多个旅游团,大家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邓和平说,目前“四川盆底”景区生态停机坪、游客接待中心、水上游乐项目、空中游乐项目等均已落成,四川艺珩熊猫民宿园正加快建设,以农旅融合为重点,促进产业振兴,让村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
一“屋”过上新生活
在普兴镇“上水家园”新村聚居点,贫困户田兴发和妻子正在家里忙碌着。
田兴发是个勤快人,除了自己家的地,别人家没人种的、犄角旮旯撂荒的,都被他利用起来种上了玉米等作物。无奈父母年事已高又常年生病,妻子有残疾,两个孩子又小,家里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多年以来一家人一直挤在半山坡上的几间旧房子里。
2019年7月,田兴发一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聚居点“上水家园”,分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
在“上水家园”聚居点建设过程中,当地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思路和理念,统一户型设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栽植水果苗木,整治塘堰沟渠,为搬迁群众未来的生计打好基础。
“过去住在老房子,下雨就漏,门口泥巴路根本莫法走。”说起新居,田兴发很是满意,“水电气都有,看电视耍手机都得行,门口还有这么个坝子晒玉米……”
田兴发目前已经收了一千多斤玉米,“今年一共收得到六千余斤,有地方晒,运出去也方便了,还可以挣几个钱。”田兴发说。
据了解,近年普兴镇完成了农村土坯危房改造1500余户13万余平方米,建成新村聚居点11个,农房风貌进一步美化,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场镇上修建起了2.1公里的河堤,不仅增强了行洪能力,也让城乡居民有了更好的休闲去处。全镇17个行政村均用上了干净达标的自来水,成为全县首个场镇农村自来水全覆盖的乡镇……
目前,通过国家普查验收,普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69户2114人、12户边缘户均100%如期达到脱贫标准。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普兴人正专心念好“山”字经,勤劳实干谋发展,为改变家乡面貌不断努力。(张嵘 顾朝辉 梁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