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政策兜底产业带动 点燃脱贫致富新希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7-31 11:12:00编辑:唐磊
会龙镇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部,距离县城约60公里,该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6户2073人。今年以来,该镇以大排查、市县挂牌督战、问题自查、月考等反馈的2956个问题为导向开展“清零”工作,到6月底全面完成整改,7月3日顺利通过省级普查。
现场办公 立即启动低保申请
会龙镇岗石村紧邻350国道,交通便利。该村14组贫困户代礼育易地搬迁扶贫的新家离350国道直线距离约200米。
今年80岁的代礼育与大儿子一起居住,由于代礼育体弱多病,再加上大儿子身患重疾,代礼育一家2015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16年脱贫。眼看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然而,一个意外让老人近日一筹莫展。
“代大爷,我又来看你了哦,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日,会龙镇党委书记冯旭梅到代礼育家走访。“冯书记来啦?快坐快坐,你那么忙,不用来看我,有啥事情我到镇里来找你。”代礼育说。“代大爷,是不是最近手头有点紧啊?给你说,我今天就是为这个事儿来的。”冯旭梅说。
原来,会龙镇在前阶段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清零”整改中,了解到代礼育的二儿子突发脑溢血,失去了赡养老人的能力。大儿子患肝硬化后,身体不好,打零工仅能保证自己生活。代礼育的慢性气管炎需要长期服药,因为不是住院,无法通过新农保报账,每个月一两百元的药费让他捉襟见肘。
得知其实际困难,镇上考虑将代礼育纳入新增低保户,当天的走访既是进一步了解情况,也是现场办公。冯旭梅与镇上相关干部以及岗石村党支部书记谭开祝在代礼育家开了一个碰头会,议题只有一个——代礼育是否符合新增低保户条件。经过实地走访、研判会商,大家认为,代礼育的情况符合低保户的申请条件。岗石村将立即启动代礼育的低保户申请。
产业扶贫 壮大集体经济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大暑第二天,盛夏的燥热让人一动就直冒汗,可在会龙镇青杠村的标准化恒温蚕棚内却是丝丝清凉。
从会龙镇人民政府出发,沿着一段长约10公里的硬化道路蜿蜒盘旋而上,满山绿油油的桑叶映入眼帘。驱车在山路上行驶约20分钟就可以到达四川键博蚕业基地,蚕棚里弥漫着桑叶的清香。一个个蚕宝宝在白色塑料蚕台里欢快地享用被工人切成细丝的桑叶。在基地的另一个蚕棚边,六、七个村民正在用消毒池清洗蚕台布。
65岁的倪秀莲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蚕业基地务工人员。去年以前,倪秀莲住在老旧土坯房里,老两口靠种地为生。如今,他们享受易地搬迁扶贫政策住进新房。不但把2亩多的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倪秀莲还在基地务工,收入比以前更高。“没想到我老了还能当工人!现在一年的务工费加上两个人的土地流转费,有1万多元。”倪秀莲觉得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干起活儿来很有劲。
这个蚕业基地是青杠村本地人赵俊、赵文、赵煜三兄弟创建的。2018年,三兄弟在会龙镇招引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政策感召下,返乡成立了四川键博蚕业有限公司。他们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蚕桑“王国”,开展养蚕、鲜茧收购、缫丝等业务,助力家乡脱贫,带领乡邻共同致富。
基地一期流转土地3000亩,涉及会龙镇青杠村、关寨村以及太安镇福寨村,其中在会龙镇就流转土地2700多亩。2018年10月一期开建,2019年栽种桑树、施肥除草、采摘桑叶等用工数百名,人均务工收入每月1800元左右。目前,基地内已经有7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占务工总人数的三成。
“会龙镇人民政府的分管领导基本上每周跑两次基地。”提到当地政府“保姆式”服务时,四川键博蚕业董事长赵煜特别感动。“他们为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给了我们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有了这个蚕桑扶贫产业,在基地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有了大幅增长。”会龙镇副镇长张晓阳介绍,从去年运行情况看,基地为贫困户增收明显,不仅本地村民受惠,还带动帮扶了其他镇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谈起助力脱贫攻坚,赵煜算了一笔细账,由于蚕桑产业旺季只有半年,平均一个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半年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有120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今后按规划进行返租运营,村民的收入应该会翻番。”
赵煜说,基地的返租运营将帮助村民在家里建标准化蚕棚,再把桑树园免费租给当地村民,由公司回收鲜茧。“如果勤快一些,一个贫困户一年收入三、四万元没有问题。”
赵煜介绍,今年基地试产能够实现产值200余万元。到明年步入正轨,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未来几年将扩大土地流转面积,覆盖更多乡村,用工需求预计破万。规划建桑园基地3万亩,年养蚕12万张以上,鲜茧和桑园综合收入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年创税收0.3亿元以上,助力村民脱贫致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叶斌 顾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