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什邡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自然环境优势,积极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坚持党建引领致富路,着力打造集种植、销售、休闲体验、康养旅游为一体式的农林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农增收。
党群一心 共筑绿色发展路
走进什邡蓥华,抬眼即可见宽阔干净的街道;深吸一口气,就是满满的负氧离子……这些绿色的规划成果,与蓥华镇党委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自“5.12”汶川大地震后,蓥华镇逐步从以矿产资源为主转型为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蓥华镇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关闭封停煤矿、矿井17处,要求镇域内4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砖厂停业整改,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各级党组织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开展“美丽乡村,我是行动者”环保宣讲、“醉美神瀑沟”摄影大赛、“竞走冰川湖,环保我践行”、“章洛大地再添绿”义务植树等活动,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群众心中。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成立冰川湖巡湖党员志愿者队伍,组成专职巡山护林队,主动做好巡山护林、卡站值守和宣传引导工作,从源头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蓥华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曾亿华说:“现在我们蓥华镇一共有21个专职护林员,我们的护林员每天至少都要走20000步以上。”
在蓥华,人人传唱一首歌谣——《请到美丽蓥华来》。如今的蓥华,已成为周边都市居民休闲避暑的首选之地。
支部带头 合力种出绿色富民果
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产业带动富民兴村。蓥华镇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富农增收为目的,选优做强绿色种植业、康养旅游业和绿色产品制造业三大产业,让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在石门村等四个试点村,大规模发展竹笋、猕猴桃种植,采取“党支部+村民众筹+土地入股”的模式建立6000余亩竹笋产业园和800余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年均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此外,蓥华镇还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壮大,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党支部建在生产线上,为群众增收引路。
“好山好水生好茶”。作为非公企业代表的碧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率先成立党支部,主动吸纳800余户种植户与专合社签订茶叶种植协议,规模化带活农村产业发展。
“有党支部带头,专合社在群众心中的认可度大大提高了,去年我们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推出的红白毛峰、青芽、雪芽等系列高端茶叶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农户种茶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碧源茶叶专合社的负责人肖慈凯说。目前,专合社已有茶叶种植基地1800亩,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农民较去年可增收近14余万元。
人才添力 助力增产促丰收
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科技人才助力不能少。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农业种植户提高种植水平和技能,蓥华镇党委政府在远程教育平台基础上,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农技服务队,下村指导、上门教学,同时,邀请什邡市农业农村局专家授课,举办竹笋种植、猕猴桃种植、茶叶种植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会,传授病虫害防治技术,提升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2019年,仅蓥华的竹笋就增产达1万余斤,总销售额超600万元。
石门村的种植户王照银高兴地说:“不学不知道,专家讲的这个防虫技术就是高,今年我家的笋子产量提高了很多。”石门洞胜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应刚作为最早一批回乡创业的人才也深有感触:“环境好了,人气旺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家乡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下一步,蓥华镇还将充分开发竹笋产业基地的优势资源,以推广竹笋特色菜品为抓手,通过竹笋产业种植园体验和加工厂农产品展示区实现产业园吸人气、促观光、强销售,拓宽增收链,发展农旅观光游、生态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同时,依托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蓥华古会”的文化底蕴,打造制茶作坊、茶文化工作室、露营基地和特色民宿等,形成以禅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园产业综合体,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方勤 王梓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