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青白江始发。自首班开行至今,中欧班列(成都)已整整七周年。
成都国际物流通道全面拓展,朋友圈越来越大,12条国际铁路和海铁联运通道,境外直达站点增至26个,境内互联互通城市扩至15个,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超过5000列,年均增长率达120%以上,进出港货值从2017年的57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50亿元。带动港区引进总投资940亿元的158个重大物流项目入驻,进出口贸易龙头企业43个,综保区入区项目60个,形成全链条临港产业生态圈。
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助推成都国际国内朋友圈越来越大
国际方面,国际物流通道全面拓展,12条国际铁路和海铁联运通道,境外直达站点增至26个,境内互联互通城市扩至15个,辐射范围拓至欧洲、日韩、东南亚和美洲东海岸地区;班列开行量、发送箱量等多项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持续领跑全国。通过全面优化口岸作业流程,开展“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加强海关、口岸经营单位等部门信息对接,实施“疏站优先、资料后补”等举措,班列整体通关时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中欧班列(成都)波兰马拉运控中心运营良好,实时、实地监控班列海外段运行情况,加快通关流程,实现“零时差”操作;建立华沙、纽伦堡、汉堡等5大境外联络处,海外营销揽货能力进一步增强;布局境内外还箱点,有效解决了客户的提还箱需求,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优化班列运行线路,开通了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绥芬河五大出入境口岸线路,保障班列运行畅通。
国内方面,充分发挥铁路港枢纽辐射作用,持续推动与德阳共建共享物流园,积极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为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下好“先手棋”。与达州、自贡等12个市州共建“亚蓉欧国际班列”基地,年均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100亿美元以上。
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剧增
助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中欧班列(成都)的稳定高效开行,既给内地老百姓带来了大量的进口商品,将欧亚“洋货”拉进普通人的生活,带给市民更多消费选择,同时也把大批“中国造”“成都造”商品送往欧洲人的手中。
如今,在四川的超市里,市民也能很容易地购买到来自法国的红酒、比利时的巧克力、德国的啤酒、白俄罗斯的肉类……在欧洲,来自中国的服装、家电、小商品等也在丰富着当地人的生活。
今年1-3月,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累计开展进出区业务7696票,监管货值36.27亿元,同比增长126.7%,监管货值居全国保税物流中心第二。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106万单,同比增长21倍。“前期成都国际铁路港跨境电子商务订单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疫情期间跨境电商总业务量中有70%是出口订单。” 成都自贸通供应链公司王平介绍,出口订单的品类不断增多,跨境直邮出口业务常态化开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品不断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走向世界,以此助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消费新场景也正在加快建设。包含法国馆、意大利馆、荷兰馆、德国馆、波兰馆、白俄罗斯馆、俄罗斯馆、亚美尼亚馆在内的数10个国家馆,构成了简欧风格的亚蓉欧国家馆建筑群。“以后人们在成都就可以感受世界各地的风情文化,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了。”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管何瑶表示,亚蓉欧国家馆将打造以国别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双向交流综合平台。
枢纽能级不断提升
助推成链成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作为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港设立的自贸区,是正在申报的铁路港国家级经开区核心区,是“一带一路”大港区的引领区,去年已获批国家综合保税区,入列首批国家级陆港型物流枢纽。
港区聚焦现代物流,引进菜鸟、中远海运、苏宁云商等总投资940亿元的158个重大物流项目入驻,易商、京东、安能、盒马鲜生等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落户港区。聚焦国际贸易,引进实施英国利洁时、赤道等进出口贸易龙头企业43个,搭建多功能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保税加工,签约引进创维、康佳、佩南顿等综保区入区项目60个,总投资达120.9亿元,形成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同时,利用欧洲产业城、先进材料产业功能区,大力发展适铁适欧的临港制造和先进材料产业,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货运配送”的全链条临港产业生态圈。(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