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农民”陈云华:用一根根竹丝 编出上亿财富

时间:2018-04-18 11:34:23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张林

陈云华给孩子们讲解竹编艺术。

陈云华的竹编博物馆。

陈云华给外国友人演示竹编技艺。

人物名片

陈云华

1947年出生,眉山市青神县人,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编艺术大师、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中国竹艺城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眉山市杰出人士、四川省劳动模范。代表作《中国百帝图》《鹊华秋色图》《幽远》等竹编精品获国家级博览会金奖。

4月13日,结束了四川之行的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从成都启程离开,与他们同时返程的,还有来自眉山青神的二两竹丝——名为《融》的瓷胎竹编。

而就在最近一个月内,泰国公主诗琳通、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也相继收到了代表四川竹文化的“土特产”:青神竹编。

这些“国礼”,均出自眉山市青神县几位竹编大师之手。陈云华就是其中一位。

改革开放40年来,青神“农民”陈云华用一根根细如毛发的竹丝,创造了上亿财富,经他手的竹制品,从硬币大小的茶垫,到十米长宽的山水壁画;从几元钱一个的生活工具,到拍卖价360万的工艺品……无不创造着纪录和奇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日前走进青神县,对陈云华进行了专访。

一门手艺

老外花48000美元买走《百帝图》

走进位于青神县南城乡的中国竹艺城,迎面而来的是一片随风起舞的竹林。一幢周身蓝灰相间、造型为竹笋的建筑耸立在竹林间。这便是陈云华的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

4月13日这天,尽管天空阴郁,温度陡然下降,但来竹艺城参观的人还是一拨接一拨。

博物馆隔壁的湖水边上,建着一个小凉亭。陈云华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竹椅、竹桌和清茶,都是陈总用以接待日常咨询的竹编爱好者的。

正说着,门外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欢迎欢迎!”准备出门办事的陈云华听说有媒体记者要来采访,又返了回来。

刚跨进凉亭,陈云华远远便把手伸了过来,一件宽松的浅色T恤配搭上匀称的身材,让人难以想象,眼前这位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

一落座,陈云华便招呼工作人员上茶。“我喜欢喝茶,平常没事的时候,我就坐在这个地方品茶,思考一些没有做过的产品。”陈云华说。

提起亲手打造“中国竹艺城”,陈云华笑着说,那是一幅《百帝图》换来的。

1991年,陈云华随四川省文化馆,到中国台湾参加一个民间艺术展览。当时他带了多件作品,其中一件便是《百帝图》。这幅经过半年制作,长90厘米、宽26厘米的《百帝图》,在展览上被一位美国商人看中。由于语言不通,美国商人直接掏出计算器,让陈云华按下价格。

“我当时心想,这幅作品花了很多心血,于是按下了48000,想着再怎么样,也要卖个4万8吧。”陈云华说,老外看到这个数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拿着计算器就离开了。他以为自己把价格定高了。没想到,十多分钟后,这位美国商人回来了,他把一个箱式拉链包打开放在柜台上,里面放着48000美元。这笔钱,在当时可兑换25万元人民币。

拿着这笔钱回到青神后,陈云华有了要把青神竹编做大做强,还要带动周边群众发家致富的想法。于是,他开始着手筹建中国竹艺城。3年后的1994年10月,中国竹艺城正式对外开放。

一个事业

40年时间从农民到资产过亿

伴随着竹艺城的建成和作品不断创新,一张张订单从海内外飞了过来,陈云华成为了青神竹编的代言人和青神竹旅文化公司的老总。

然而,谁曾想到,他曾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学竹编,也是因为吃不饱饭。

1947年,陈云华出生在青神县南城乡兰沟村。小时候的他,每天跟着爷爷出门做竹编,只为换上一口杂粮饭吃。幼小的陈云华就这样耳濡目染,竟然学会了起竹篾、刮青、编人字边等技术。

初中毕业后,陈云华辍学回家,白天跟村民一起干活,晚上就点着煤油灯帮村民编竹制工具。

一天傍晚,奶奶提着的暖水瓶不小心打碎了,陈云华想,何不编一个竹套来做保护。于是,当晚他就编出一个暖水瓶套,并且很实用。此后多年,陈云华靠卖水瓶套和其他生活用具,带领村民给村里买回三台拖拉机。

1984年,陈云华在青神开办了首期竹编培训班,主要教学生编竹扇,几天时间就来了120人报名。

由于爱好摄影,陈云华想,何不在扇叶上面编各式各样的图案。再一想,既然能编图案,为何不能直接编些书画作品呢?于是开始尝试。

几个月之后,他的第一幅竹编书法作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炉。从此,陈云华一发不可收拾,山水风景、古诗词、人物画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和创新后,展现在众人眼前。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份份订购合同。自此,他的作品逐渐从国内走上国际舞台,小到几十元,贵到几十上百万元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竹编界的纪录和奇迹。

2008年,陈云华创作的竹编作品《中华情》,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拍卖会上,以360万元的价格成交,陈云华把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了灾区;而他的《清明上河图》被中国台湾一个老板收购,单幅作品便卖出了106万元人民币……

陈云华告诉记者,他打造的这座竹编艺术城占地50余亩,前前后后已投入超过2亿多元,“没有找银行贷过一分款。”

而青神竹编,在他的带领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份贡献

带动18个乡镇5000余人就业

在陈云华的博物馆内,陈列着他40年来创作的各种作品或复制品。展馆进门处,便是一系列瓷胎作品。一张竹制的茶盘上,摆放着数个小茶杯。每个茶杯的腰身上都有细如发丝的竹套。茶杯的下面,还有硬币大小的杯垫。

往前走,便是陈云华制作的各种书画作品、他自己品牌的竹制挎包以及各种竹制家具。墙上还挂着数米长的竹编山水画作。工作人员介绍,陈云华创作的《清明上河图》长达10余米,相机无法进行整体拍摄,每次拍照只能拍摄局部。

正是因为这种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陈云华获得了包括中国竹编艺术大师、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中国竹艺城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眉山市杰出人士、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诸多殊荣。30多年时间,他遍访20多个国家(地区),在国内外举办了500多期培训,两万多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

2017年7月11日,北京,在100多位来自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藤中心的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江泽慧将“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的奖牌颁给了陈云华,他成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0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陈云华收获了上亿财富的和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不忘反哺家乡。他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目前,他的竹编公司还带动周围18个乡镇5000余人就业。一把刀具、一个凳子、一根竹子,就可以教农民赚钱,这些农民通过竹编技艺每年每户可以拿到3万元以上的收入。而他的园区内,有300多位正式工人,这些工人里面,工资最高的已达到每月10000元,最低的也有3000元。

“接下来我还要创新其他的产品,目前我正在创新一款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很快就要面世。”陈云华说,“只有务实才能把事业做好,而只有创新,才能让事业有生命。”

揭/秘

青神竹编为何贵比黄金?

一幅小小的青神竹编工艺品,为何能卖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青神竹编为何能成为四川省的外事礼物?

日前,记者专程赶到眉山市青神县,邀请代表中国竹编工艺最高水准的国际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云华、竹编状元殷超以及竹编大师张德明进行解读。

陈云华告诉记者,一幅竹编工艺品的成品,需经过选竹、锯竹、刮青、去黄、分层、晾晒、刮薄、三防处理、染色、开丝、编织、整理、装裱等十余道工序,最后才能让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竹丝,变为一幅薄如蝉翼的作品。这是其工序上的繁琐。其次,是一部作品需要将竹编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融于一体,将传统的手工艺、竹篾特质与文化美术进行完美结合。

据陈云华介绍,他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被中国台湾商人以106万元的价格买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方看中了该作品精湛的竹编工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竹编状元殷超与4位徒弟历经4年创作的《五百罗汉图卷》,系世界上唯一一部长宽达到最大、最具古色古香、500个人物各具姿态和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作品。这部作品被人喊价860万元,但殷超并未出售。

竹编大师张德明创作的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精美艺术品也为人称道,他在创作这些作品的同时,还加入了各种时尚的元素。他常年与爱马仕品牌合作,为对方提供竹编瓷胎作品。据他介绍,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曾经在看了他的藤编作品后,写下一句话:“你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