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么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会议提出了七条“之路”: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对此,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谈了他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理解,认为要做到“三个绿色”:构建绿色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强化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引领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健全绿色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补贴政策体系。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则对重塑城乡关系谈了体会:“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中,要拆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藩篱,实现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他同时提出,会议强调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将乡村治理上升到关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
这是5月26日航拍的广西忻城县薰衣草庄园。通过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从农业供给侧改革上精准发力,忻城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创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道路。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制度供给:从土地到财政金融全方位支撑
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苑鹏认为,其中最核心的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实现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
“农民收入为什么低?就是收入渠道少。”他说,“农村建设用地改革、‘三权分置’怎么能落实下去,这是最根本的,需要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施乡村战略必须以改革为根本动力。这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以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下一步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程国强说,“会议做出了开拓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安排,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壁垒和束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强调的。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中央财政将从多方面着力,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农业风险分担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说,会议明确要求,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要求,实施人才强农、科技兴农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原标题: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六大新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