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狠抓改革落实推进“两个跨越”——
激荡治蜀兴川的根本动力
6月5日,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生机盎然的田野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省委书记王东明一行来到田间地头,调研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随后,王东明在广汉主持召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座谈会。
时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后第9天;空间:中国农村第一轮改革发源地之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旦放进历史的时空坐标,背后的意义骤然显现。
时空交错,省委书记的行程中,既有对现状的检视:作为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四川农业当前处在怎样的态势?更有对未来的展望:下一步四川农村改革该往何处去?
向前看,以全新的部署刷新全面深化改革的“天际线”,向后看,在狠抓落实中夯实前行的“起跑线”,这正是四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一贯姿态。
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
三年多来,四川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丝合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先后召开 20次省委深改组会议,出台300多个专项改革方案,不断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三年多来,四川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亲力亲为,带头抓落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各司其职,协作配合,统筹推进。
三年多来,四川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抓改革落实的重要举措,建立起包括“责任制+清单制”以及督察制、考核制在内的整套制度体系,以制度化手段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改革落地落实。
三年多来,四川始终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从解决制约发展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让普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对标中央,始终坚持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重要路径,切实做到“总书记有部署要求,四川就有实际行动”
时间回到一个多月前。4月24日上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次会议,会议审议了《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等专项改革方案。
截至目前,中央深改组3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需要四川对接的所有改革方案,全部纳入对接,做到无一遗漏。
无一遗漏的结果背后,体现的是四川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始终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态度。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仅仅三个月后,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明确将以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紧随其后,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王东明指出,当前,全省上下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在吃透中央和省委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着力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改革的具体行动。
此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中,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接连召开两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17个专项改革方案,其中,不少方案是对接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刚刚审议通过的方案。
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步都方向明晰。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累计已召开 20次会议。每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同时,在省委深改组《年度专项改革方案上会审议计划》中,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被作为一项“硬任务”。
在学习中明晰方向,在对标中校准路径。这种坚持,保证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沿着中央确定的方向路径稳步推进。
2015年8月,就在搭建改革主体框架“行程过半”的重要时期,主导全省改革的“中枢神经”——省委改革办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安排专人建立对接盯跟机制,每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后,第一时间发出对接提示通知,同时把责任直接压在对应的9个专项小组和省直部门头上,由省委常委、副省长等直接牵头,并纳入省直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
这一过程中,“四大原则”一以贯之:一是凡是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原则上省委都要出台相应对接方案,不制定而直接贯彻是少数例外。
二是凡是对接中央转型方案,原则上都纳入省委深改组《年度专项改革方案上会审议计划》,放在指定改革方案的优先位置。
三是对接时限原则上控制在半年以内,防止延误改革。
四是凡是属于对接中央专项改革方案,原则上都经过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不能由部门自行出台,防止搞选择性改革。
截至2016年底,2016年6月30日前中央正式出台的改革方案,我省基本实现对接。今年上半年,我省将完成2016年底前中央正式出台的所有专项改革方案对接。
对此,中央改革办一位负责人评价:“四川贯彻中央改革部署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