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的热与痛:教授、博士齐聚,旅行社负责人争抢培训名额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7-27 11:38:13 编辑:陈梦雪 点击:
伴随旅游行业的升级,研学游已经成为精品游、深度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教育作为最早的研学活动之一,更是由热爱自然的小圈子走向了全民参与的大市场。就在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开展的自然探索类夏令营,几乎都已爆满,无论是已经从事自然教育的人员和机构,还是拥有自然资源的管理方都明确的知道,自然教育的风口已经到来。那么面对火热的市场背后,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近日,据了解,有一次特别的公益培训,来让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个行业。
全民追捧自然教育:从小众爱好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走访到温州三垟湿地,当地正在进行一场由科研专家与自然教育教学运营资深从业者展开的,针对社会招募的自然教育导师公益培训。本次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以往都是场地方的内部培训或者付费参加的专业培训,转变成了由主办方为温州公众定制的在地化公益培训。二是报名人员的踊跃度,园区原计划对招募对象有资格要求,并且仅开放20名公众名额。作为首次征集,仅10天的招募时间,报名人数已接近200人,达到了招募人数的10倍。报名者的背景多元,其中包含博士3名,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生导师1名、海洋科学研究所教授1名、本地的野鸟协会的资深“鸟人“、旅行社负责人。整个报名人员构成显示,高知、行业转型者、跨界者成为主力,自然教育获得了全民关注与参与。

公益培训秒杀报名:温州三垟湿地的爆款活动
受邀此次培训的主导老师陈仕泓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国际湿地中心伙伴网络亚太地区引导师的他,园区在合作初期向他表达了,对自然教育极大的认可和持续投入的决心,积极开拓三垟湿地自然教育产业,期许能够达到行业内的较高水平。多数湿地园区的经营者都认为经营初期常规课程很重要,往往忽略更重要的人力培养。陈老师在与园区方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要可持续的在地化深耕型行业,培养一帮就在本地,并且愿意“双向奔赴“的伙伴就极为重要。找到这些人,培训他们,建立人才库,这些人员就会像种子一样,长在三垟湿地,爱上三垟湿地,分享三垟湿地,他们也会影响更多人,为三垟湿地自然教育人才库源源不断的壮大队伍。由此就有了这场由园区提供的专业培训福利。陈老师还指出越是热爱自然的人,他对知识、认知和精神追求就更高。所以他对此次报名人员的情况并不意外,他指出这部分人群非常热爱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特别高,也同时希望会在自然中得到对生活与生命解方。

市场呼唤高质量:高校、学生与企业的合作契机启动
那么面对自然教育市场的火爆,已经进入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市场呢?他们又能否对接到这些岗位呢?韶关学院旅游专业教师廖慧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目前市场上其实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自然教育服务,而这个部分就是需要高校与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三方联动,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市场需求的差距,这种链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培训活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管理方量身打造的自然教育课程加上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师与科研专家成果转换的结合才是未来高质量研学的路径,也是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优良途径。特别是用人单位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研学市场最大的份额还是由旅行社所占据,那么他们的认知就直接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我们看到这次有很多旅行社的人员报名,甚至是负责人也来了,这是意外的惊喜。暑假是旅游行业的黄金时期,放弃这个时间连续几天来参加培训,看得出行业已经开始有了更深度的需求,我们也希望更多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出了校门也能够跟随行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专家解读:自然教育导师培训为何如此火爆?
王喜青博士以从事自然教育20年的专业者角度分析自然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他讲到我国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认识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体验,是大势所趋,但这中间就要有一个“转译者”。“管理者”肩负着为在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本土文化、环境伦理的可持续而代言,“转译者”则通过了解访客,以解说进行转译,从而引导访客对在地资源产生认可,尊重自然、再到爱护当地的资源,做到既是深度体验,同时也不会打扰到当地的人与环境。那么这种转译工作的开展就需要依托组织来为自己培养出这种能够有“设计与转译能力”的人才。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就会有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最后到超越自我的需求。从这四方面需求来看,自然教育是一个全面的选择,也是五感的全方位感知,实现的是自我成长、共同守护、服务社会的价值。因此,组织者需要培养专业人员,个人需要培养专业能力达到人生丰富度的满足,这次的培训与报名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