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乌云密布,细密的小雨延续了一整夜。一辆黄色工程车行驶在去往D377万州支线(万州输气站-万州配气站)验证性清管作业7号听球点的路途中,寂静的城市反方向飞驰,窗外的景色快速翻动。
大约半小时后,车辆停在了7号听球点旁,老党员张开炳手持安全帽、背着书包从车上走了下来。清晨的山野,万籁俱寂,唯有雨声淅淅沥沥。前期踏勘工作他来了好几次,此时正轻车熟路地向7号点位走去,刨开齐腰深的野草,脚下是雨后湿滑的黄泥通道,他走得稳健,速度不慢,跃下最后一个高台阶,警示带环绕的7号听球点,到了。
30余年的工作生涯,张开炳已经数不清这是他参加的第几次清管作业了。他放下背包,戴好安全帽,轻身跳下点位,俯身趴到管道上,耳朵紧贴管壁,眼睛微闭,倾听气流声。
“6号点已过”,看见群消息,他再次俯身趴下。
雨由点连线,越来越大,嘈杂的环境音让他更用力地贴紧管壁,这次气流声明显变大,夹杂着管壁被碰撞的声音,张开炳知道清管器快到了,他保持蜷缩的姿势一动不动,气流声越来越大,碰撞声越来越清晰,声音越来越近,到达一个峰值后,渐渐远去,清管器通过了。
“7号点已过。”随着张开炳发送的群信息响起,清管器离收球站还有最后3.5km,还剩最后2个监听点。青年党员万钰倩一脸严肃。她右手执笔,桌面上平铺着流程图和此次停气连头暨清管作业方案,反复确认此刻现场流程后,她拿起对讲机发布指令,“万州配气站关进站阀旁通Q-35、Q-46,关干线放空阀53#,现场利用球筒放空引球......”
天越来越暗,暴雨倾盆。雨幕下,两个模糊的红色人影在不停动作,值班长李东峻和青年技术员胡诗媛根据对讲机里的调度指令,确认排污池水位、确认阀门开关状态,仿若上演一场清管作业的水幕电影。
“9号点已过。”
“还有不到2km,球就到了。”李东峻想着,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随即蹲下,耳朵紧贴着湿漉漉的管道,认真辨别气流声的变化。刚开始还有明显的气流声伴随着隐隐约约的撞击声,慢慢地,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难以辨认,直至某一刻突然没了声音。
“没声音。”李东峻说得有些迟疑,大家的心都提起来了。他怕自己听错,又贴上湿透的管壁,屏息凝神,额头紧皱。
“还有不到2km,球还没到。”李东峻无意识地摇摇头,裤腿湿透了也毫无知觉。
“是不是哦,我听听看。”胡诗媛有些站不住了,耳朵贴上管壁,微闭着眼认真辨别,安静,好安静,她听见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
这是万州支线自2007年建成投运第一次开展清管作业,且是紧接着迁改工程后开展,上游压力低,下游为零压段,整个作业流程速度极不好控,而此刻站场除了雨声再无其他,气氛凝重。
“现场有声音了不。”对讲机那头万钰倩不停在确认现场状态。此时此刻,唯有群里一刻不停报送的稳定压力值让众人稍稍安心。
管道窒息般地安静了300秒后,渐渐传来由远而近的气流声伴随着“咚咚咚”的规律碰撞声,“有声音了,有声音了,球到了。”李东峻兴奋地吼了一声,大家七嘴八舌,现场突然就喧闹了起来。
随着调度指令一下,众人有条不紊地动作,放空、排污、注水、开盲板、收球一气呵成,验证性清管顺利收官。(陈辉 张书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