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的“成长密码”

——对话校长蒲果泉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5-22 15:51:34 编辑:张夏桐 点击: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于2002年在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创立。办学22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校园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到办学实力都稳步提升。创校初期仅有几百名师生,现如今在成都、绵阳、德阳三地设四个校区,师生规模达到三万五千余人。

学校的快速发展,与其高质量的办学水准、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教学改革息息相关。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入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建立多个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平台,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二十余年的“蜕变”,学校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具有突出影响力的独立院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亚太区最具发展潜力品牌院校”等20余项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位列中国独立学院第15名,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第2名。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创新教育理念,探索出独特的“天府模式”;跟进产业设专业,瞄准前沿设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应用型人才。近日,中国网走进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与校长蒲果泉对话,探寻学校的“成长密码”。

中国网: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推进内涵式发展,探索出应用型办学特色的“天府模式”,创造了优良的育人条件,想请您谈谈“天府模式”。
蒲果泉:“天府模式”作为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思想上的集中体现,概括来讲就是发挥优势,把握时机,开拓创新。在这一模式下,我校的办学理念尤为鲜明,旨在培养出具有“一个头脑,两个工具,三个习惯,四项品质”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个头脑”指的是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两个工具”则强调掌握财经管理和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三个习惯”聚焦于学生自信、自律、自学能力的培养;“四项品质”则着重塑造忠孝、廉耻、诚信、勤奋等优秀品质。
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重中之重。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学校注重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正如校训——“崇文尚武、敏思践行”,强调天府学子既要勤于思考,又要勇于实践,从而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中国网: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校是如何进行学科专业布局的?
蒲果泉:我校结合专业布局规划和基础条件,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设置学科专业体系。
按照经济社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时适度调整学科结构。例如,2023年,根据学校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会计学院成立了数智财经卓越人才创新班。这种改革路径确保了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第二专业主干课程的辅修,例如金融专业学生可以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辅修,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等方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中国网:据了解,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有哪些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实施?
蒲果泉:学校与政府、企业多方合作,共同开展产教融合研究,将教育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今年9月,绵阳科技城新区天府实验幼儿园将正式开园,作为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办的公立幼儿园,它充分利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资源和科研成果,为社区提供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建设了实训基地,以西财天府附属医院为例,其不仅是一所提供专业护理的康养医院,更融合了康养学院实训基地、综合楼和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为康复专业学生提供了理想的教学场所和实习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通过产教融合,让教育与现代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实现资源的应用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
迈向新征程,瞄准新目标。未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要开拓智能制造、智能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专业,力求从财经类院校逐步转型为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院校。在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国内一流的本科院校。
蒲果泉:经济学博士,曾任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主任。2006年9月至今任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余淑萍 杨海燕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