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清朗营商网络环境,今年3月,四川启动了为期6个月的“净生态·促发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5月7日,省委网信办公布了一批涉企网络侵权典型案例。
据悉,此次专项行动由省委网信办、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联7部门联合开展,重点整治涉经济领域网络乱象,包括假冒仿冒他人企业名称、注册商标、品牌等开设网站、注册账号、上架APP和小程序;采用“贴标签”“带节奏”“放大镜”等方式恶意散布涉企业不实论调,渲染丑化、煽动抵触国有经济、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企业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等。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四川集中整治了侵害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依法处置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推出了涉经涉企辟谣科普稿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典型案例1:唱衰企业发展前景、抹黑诋毁企业形象声誉
近日,相关部门接到省内一企业举报,一些网站、论坛、公众号发布传播抹黑该公司正常商业行为的文章。相关文章标题和内容中,造谣其因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歪曲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强调不利事实,回避有利事实,以偏概全,影响公司正常运行和股价走势。该公司按照《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提供了其公开发布的财务年报、行业主管部门相应佐证材料等证据性材料。网信部门综合研判后,督促网站平台处置不实信息,并对发布不实言论的账号进行禁言处置。
典型案例2:炮制涉企虚假不实信息
近日,相关部门接到省内一企业举报,网上出现大量恶意诽谤攻击该公司的不实信息。部分账号恶意炮制该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违法发放高利贷、涉嫌诈骗等虚假信息,严重干扰公司正常运行以及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日常生活。该公司按照《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提供了法院判决书、源发新闻媒体出具的撤稿函等证据性材料。网信部门综合研判后,督促网站平台对不实信息进行处置清理。
典型案例3:蓄意营造悲惨氛围,利用同情心博流量
去年,抖音等平台出现许多号称“负债百万”的人,在街边吃馒头,并配有“创业失败、负债XXX万,决定在XX地开始”的相似文案,蓄意制造悲惨氛围,利用网友同情心博流量。对于这些违规内容,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辟谣信息,协调相关平台处置严重违规账号46个,清理违规视频412个,有效遏制谣言滋生蔓延,营造清朗营商环境。
典型案例4:依法严肃整治虚假制造的“视觉贫困”
“凉山曲布”“赵灵儿”“凉山孟阳”等多名超百万粉丝网红,以凉山贫困、农产品滞销设计剧本,以破旧废弃房等为直播背景,打造所谓“大凉山原生态”人设,带货销售假冒的大凉山特色农产品,谋取高额利益,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省州两级网信办联动公安部门,加大力度整治“摆拍”“卖惨”等行为,处罚违法违规账号200余个,移交司法处理54人(其中网红主播11人),捣毁MCN机构5个。日前,司法机关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一共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刑。其中,公司负责人唐某被判刑1年2个月,处罚金10万元;网红阿西某某(凉山孟阳)被判刑11个月,处罚金8万元;网红阿的某某(凉山阿泽)被判刑9个月,处罚金4万元;李某、郭某、林某等5人被判9个月至1年不等,处罚金2万元至8万元不等。以上人员非法所得均没收。
典型案例5:狙击“中国电科员工怒怼领导清明节强制安排加班?”谣言
2023年4月,一段“员工怒怼领导清明节强制安排加班”的微信工作群聊天记录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质疑。省委网信办联动公安,核实查证,待警方对外发布警情通报后,辟谣平台第一时间还原真相,以正视听。当事人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典型案例6:依法整治涉企网上侵权信息
去年以来,四川一知名企业进行集团战略调整,部分自媒体借此歪曲解读其定增募资项目、炒作其自助脱困举措、抹黑企业管理者形象,对公司经营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省委网信办分类处置、综合施策,对“标题党”等负面报道,协调相关部门和涉事企业进行澄清;对发布失实言论的相关账号进行果断处理;与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对有关不实信息开展辟谣准备,及时消除不良影响。(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