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看2024年成都工业经济发展新动向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3-08 17:01:09 编辑:张夏桐 点击: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今年的报告,“含新量”很高。无论是将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还是科教兴国战略单列一章,都意味着创新被摆到了更突出的位置。而梳理报告中的热词,如“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新三样”……既是透视未来发展路径的“风向标”,也是指引我们砥砺奋进的“参照系”。
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一直是近年来的高频词。“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成都市建圈强链工作的成效显现,一个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起来的高质量创新平台也日趋完善,新赛道中充满了更多的城市发展机遇。

图片来源:天府锦城实验室

在西部(成都)科学城,跨区域"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模式持续发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所团队荣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23年度科技进步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一年内在Nature正刊上刊发了两篇论文,为靶向TAAR1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在天府绛溪实验室,固态量子存储器件容量突破世界纪录……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都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对新质生产力产品应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为新质生产力产品落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两方面持续发力。当下的成都新兴产业动能充足、科技创新突破点众多,正结合自身强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到,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一直在积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多元化产业结构并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7月,成都市发布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到要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德阳发布

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数智”化改造将生产汽轮机叶片的车间改造成国内首个叶片加工黑灯产线,机器人、数控加工谁被在数据驱动下智能运行,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被广泛使用,实现了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加工,毫秒级精准定位,40秒内智慧供料,加工精度达0.03毫米,质量合格率达99%,人均效率提升650%……整个产线员工从40人减少到8人,设备利用率达到90%,能源利用率提升47%,利润增长6亿元,助力中国摘取重型燃气轮机这颗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
国家实验室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而鲜为人知的是,全川共有16家国家实验室,成都就占了其中的12家,涉及农作物基因资源、生物治疗、高分子材料等前沿领域,为成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图片来源:成都发布

2017年,“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成都挂牌,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工业大数据研究及产业化支撑机构,2023年,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天府绛溪实验室正式落地运行,旨在打造智能协同计算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特区和开放协作平台,以AI领域的“贝尔实验室”为目标,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链条。
航空发动机
众所周知,成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发能力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
今年5月,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从上海虹桥机场启航,迎来商业首飞,取得圆满成功,打破了商用大飞机技术上的国外航空巨头的垄断,收获了乘客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但这艘国产大飞机的“心脏”发动机,仍来自国外技术,完整的国产替代还任重道远。

图片来源:成都经信发布

成都作为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有力竞争者,拥有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内领先的链主企业。
2023年,成都发布《成都市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其中指出要提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领域国家重大专项任务。
如今,成都航空航天制造业总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基本形成以“整机—发动机—大部件—航空电子—地面设备”为链条的航空制造产品体系。
人工智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月5日下午,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召开人工智能企业座谈会。就“人工智能+”行动听取企业对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基地,是“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和“十大数据中心集群”城市之一,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图片来源:成都经信发布

当下,开年即出台《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与《成都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构成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的政策体系。
据了解,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达780.3亿元,增速26.7%,近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0%以上,“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
“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提到,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都发布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关于促进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1万辆,居全国城市第六、非限购城市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4.3万辆,计划2025年产量提升至25万辆。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在光伏领域,2023年通威集团首次入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实现四川制造业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在锂电池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大厂先后牵手成都,2023年,亿纬锂能又在成都启动100亿元储能与动力电池项目,这样的百亿项目还在四川不断涌现。如今,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预计到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吉瓦时,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000亿元。
成都的工业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在一次又一次向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发起冲刺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2023年,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4.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
接下来,成都还将继续加快构建未来产业格局,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到2025年,工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十强,到2035年,进入增加值万亿城市行列,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杜灿 张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