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殡仪馆坚持两理念三原则 全力打造现代优质殡仪服务品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7-11 15:56:00 编辑:王卫东 点击: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乐山重要的民生基础工程之一,始建于1969年的乐山市殡仪馆自2018年正式启动搬迁至2023年新馆正式投入运营。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及投运后,始终坚持“公益优先、服务至上”理念和“去标签化、塑人文化、建标准化”原则,在努力打造“社会、政府、职工”三满意的现代优质殡仪服务品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公益优先 惠民殡葬看得见、摸得着
生老病死,皆是民生大事。近年来,乐山市殡仪馆坚持把殡仪工作视为基础民生保障工作去实施,持续擦亮殡葬服务的公益性、普惠性底色。
在运营模式方面,四项基本服务及在馆内涉及接触遗体的穿脱、清洗消毒、整容化妆等均由单位实施;丧葬用品销售及不涉及遗体的守灵、告别等延伸服务均由单位主导把控,同时购买第三方服务作为补充,在服务的项目、流程、价格、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明确约定,不搞经营权承包。
在执行价格方面,严格执行发改定价和主管部门备案、公示制度,尤其在面议价方面,结合遗体状况划分等级,按照不同等级合理制定收费区间,并与丧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实施。
在服务项目方面,尽量合并简化成推广套餐式服务,优化整合便民服务举措,努力让处于悲痛之中的丧属能明白消费,坚决杜绝诱导消费。
在惠民政策执行方面,与市中区签订协议由殡仪馆对市中区逝者实施直接减免,虽然单位增加了额外工作,但实现了让丧属一次办理就能享受惠民政策,避免重复跑、多跑路。
在规范有偿社会中介服务方面,明确要求到馆先备案、佩戴明显标识再服务,对违规操作当事人采取及时发书面警告乃至拒绝入馆服务等方式,净化了馆内服务市场。
目前,在乐山市殡仪馆,火化一具遗体扣除惠民殡葬补贴,平均消费仅需3800元左右,在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群众的丧葬费用支出,实现了殡仪服务的惠民便民。
坚持服务至上 人性温情能感受、享得到
“死亡非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数据显示,乐山市殡仪馆每年要为近6千名逝者进行火化,面对无数生离死别场景,乐山市殡仪馆积极克服流水线作业思维,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理念,变传统重遗体服务为向遗体、丧属服务并重,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丧事变得温馨而贴心。
引导丧属办理手续、答疑解惑、布置灵堂、整容化妆……从丧属走进殡仪馆的那一刻起,工作人员便以亲切的面容和暖心的话语,为丧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人性温情,只为给丧属带来一丝慰藉与温暖。
通过树立积极的服务理念,提升职工服务意识、职业素养,规范遗体服务标准及流程,聚焦丧属在丧事期间的情感需求,站在丧属所想、所需、所盼角度做好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到慰藉”宗旨。
如今,像电影般感人的情节每天都在馆内上演,无论昼夜,还是寒暑,遗体接运工只要接到电话,便会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
殡仪服务人员,既是服务员,又是心灵的抚慰者,始终满怀真诚和热情,温情抚慰、贴心服务;
遗体整容化妆师往往会接触到面目全非、支离破碎,甚至严重变形或高度腐烂的遗体,但却从不言苦,从不道累,坚持耐心、细致地为逝者留住最后的美丽;
遗体火化工坚持每天与高温为伴,规范严谨地将每一具遗体充分燃烧,骨灰一炉一清、一具一筛;
“96444”接线员“7×24小时”提供专线服务……他们用专业和热情守护着生命最后一次远行,守护着丧事的每一刻,让丧属能够以一种更加温馨、贴心的方式告别逝去的亲人。
坚持去标签化 现代理念学得深、用得妙
众所周知,由于受传统死亡观念以及迷信文化的影响,国内殡仪建筑多采用传统中式仿古风格,环境肃穆、氛围压抑,且大部分殡仪馆在建设规划时侧重对遗体火化、遗体存放、骨灰寄存等功能进行考量,未充分考虑到治丧服务动线及当地人文特征,形成固定设计思维,呈现出工厂化的标签特征。
为突破传统殡葬建筑的桎梏,乐山市殡仪馆在新馆规划设计、装修风格、环境打造上,坚守唯实唯美、守正创新去标签化,按照“西南一流、全国领先”标准,重点突出生态、人文和环保理念,巧妙地从视觉感观上打破人们对殡仪馆的传统认知,提升对火化方式的全新认识。
据了解,新馆占地面积70亩,总建筑面积24532平方米。俯瞰馆区,自北向南依次为主入口、业务区、殡仪区和火化区,各区块通过连廊进行连接,红白相间的建筑左右对称,尽显简约、现代和艺术气息;绿化后的屋顶,与周边山水协调呼应,不禁营造出平和宁静的氛围。
走入馆区,一步一景,独具匠心的装饰小品、别具风格线条装饰,浓郁的现代气息将整个殡葬空间打造得艺术化、人文化、温馨化,让丧属在不经意间拾起身边的那一丝美感,以抚慰内心的伤痕。而在守灵区,共有两层,设置了22间守灵厅,最大有170平方米,最小的近70平方米,配有中国风、现代风、少数民族风等不同风格,俨然一处集殡仪治丧、陵园祭拜、人文研学为一体的现代人文纪念馆。
坚持塑人文化 传统历史融得进、讲得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市殡仪馆在整体感官上虽极尽现代气息,但却在建筑设计理念、整体布局、结构构造到细部装饰等各个方面精妙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亲文化、祭祀文化及当地治丧文化,新建的乐山市殡仪馆以中国传统殡墓、祭奠文化为基础,结合乐山地域风俗民情,亦是一处具有中式传统文化内涵、平和宁静、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伦理、现代化的礼仪场所。
整个场馆建设以文化为主线,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天圆地方”“阴阳相生”理念出发,把阴与阳、生与逝的关系转换为建筑的形体关系,相互融会贯通。生区与逝区(火化区)做成方形,象征地。中间悼念厅做成圆形,象征天,从而形成“天圆地方”的空间序列。通过将屋顶绿化,让建筑消隐于自然之中,既呼应了传统“入土为安”理念,亦呼应时代主旋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生态文明;从入口区到火化区总体建筑体量呈现由低到高阶梯状的形态,也寓意着逝者之灵可以步步高升。
而所有建筑的外墙则采用的是色似红砂岩的火山石。红砂岩,是乐山人难于割舍的文化情结,曾有地质专家说过:“红砂岩是嘉州古文化之母”。细数横跨乐山大小河流之上的古桥,几乎每一座都是红砂石建成,城西的节孝牌坊及其下的千年驿道,城里乡下的民居,都靠这红色的石块,连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也在红砂岩上开凿而成,拙朴的材料及色调呼应着人体火化后“尘归尘,土归土”、皈依大自然的意象,无形之中便增加了殡仪馆的人文亲和力。
“归凌云而栖,枕三江长眠”。新馆建成以来,乐山市殡仪馆坚持塑人文化,以人文建设为核心,创新开发乐山市殡仪馆视觉形象识别手册,建立首个服务视觉体系,成功打造出“归凌云而栖,枕三江长眠”的乐山殡仪品牌,在社会发展与科学理性观念的深入人心的当下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坚持标准化 服务流程抓得实、办得好
标准化工作,是管理最本质的特征。它既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早前,标准化在殡葬行业体现较少,重点在于机械设备、殡殓服务,且立足丧属的殡仪服务并无规范和明确标准。新馆建成后,乐山市殡仪馆结合设备、殡仪、殡殓服务、身后事等标准一体化建设,创新打造服务闭环,着力提高民政殡葬服务窗口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改进组织机构,细化责任分工。对原有火化班组“作坊式”架构触发的有关问题予以科学改进,重新设立遗体接运组、遗体管理组、遗体火化组三个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努力构建相互制约、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确保车间内部接、转、存、焚调度有序。目前,全馆现有职工60人,馆班子成员4人,设有党办(人事科)、办公室、财务科、综合科、业务组、殡仪服务中心、遗体接运组、遗体管理组、火化组9个部门。
通过把好前端关口,夯实体系基础。站在群众治丧需求、合理诉求角度,以规范服务流程、文化脉络引导为导向,合理布局管理体系,着力在服务提升方面下功夫,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制定发布“身后事办理服务流程”,将业务咨询、介绍、洽谈环节统筹前置至业务大厅,推行全程陪同服务,努力为丧属提供用心、细致、周到、满意的殡仪服务。
通过优化系统效能,打造标准流程。创新开通“96444”殡葬服务专线,提供“7×24小时”服务,市民通过拨打服务专线即可直接对接市殡仪馆办理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以及灵堂设置、守灵服务、葬礼策划等延伸殡葬服务。同时逐项梳理、规范整改,重点推进服务流程、标准规范渐进式治理,为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最大效能提供“智力”支持,以建成满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数智”体系。(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