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25 09:35:21 编辑:戚译升 点击:
北川古名“石泉”,是华夏始祖大禹的诞生地、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底色,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交相辉映,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中国羌绣之乡、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基地。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川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文旅兴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城乡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倍增、交通设施建设、城镇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多项国省荣誉,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北川落地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深化全县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文化自信,巩固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北川境内居住着汉族和羌族、藏族、回族、彝族等35个少数民族,其中羌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1%;禹羌文化、红色文化、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在北川交相辉映。拥有麻龙马灯、锁啦锣鼓、十二花灯、羊皮端公舞等15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羌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万人跳沙朗庆羌年更是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北川作为羌族自治县,随处可见羌族特色建筑。从新县城的巴拿恰商业街,到乡镇的民居羌寨、碉楼,石片砌成的3层平顶房,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有洞槽引水,漏雨雪,冬暖夏凉,羌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走在白坭乡,来来往往穿着传统服饰的村民络绎不绝,白坭乡白坭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家全谈道:“震后这些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我们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们合村并镇,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有太阳能路灯,有休闲的小广场,每天村民们都会到广场唱歌跳舞,我们白坭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这些年,我们乡里居住的汉族、羌族、藏族同胞,我们爱惜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尊重其他兄弟的习俗,我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为白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白坭的明天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历造就了北川特有的抗震文化和感恩文化,作为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极大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使各民族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培养出北川“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互助精神和“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为北川20年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加强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
农村经济要实现快速增长,离不开集体经济。有了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才有根本的保障。陈家坝黎山村以“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合村情、顺民心、增民收的民族山区乡村振兴新路子,为集体经济发展打下一个样板。
黎山村根据民族山区特色,全力推动产业建设,引进产业项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做大做强以芍药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2020年以来,实施芍药种植项目3个,争取上级资金210万元,扩增芍药种植面积2500余亩,建成了四川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服务示范点,致力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区。与周边村联合建设1000余亩枇杷园区,果蔬结合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在产业的带动下,盘活闲置的益康生态农庄,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了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2022年,通过产业发展,黎山村集体经济增收12.14万元。
“年初积分考核,我家得了4个荣誉牌,积分分红我分到了500多,村里高的分到有6、700的,再加上村里修路、修活动室务工,我一年就在村里务工就赚了4万多块钱,”黎山村村民杨邦伦说道:“我已经60多岁了,我有社保,还能在村里赚钱,有新房子我还买了摩托车,以前做梦也不敢想有这样的好日子。”杨邦伦的脸上满满的骄傲和满足。
让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服务于集体,让老百姓看到集体经济的好处。黎山村以其率先实行积分制考核,推行“四金合一”收益分配模式,成为北川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样板村,并获评省级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先进村。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天府旅游名县”,乡村旅游经济是北川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文旅兴县”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北川旅游民宿产业迎来“市场有需求、农民有意愿、企业有动力、政府有支持”的发展机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梁志发是都贯乡瓦壶沟村人,部队退役后也在外面有过成功创业的经历,带着对家乡深厚的感情,梁志发回到了瓦壶沟村,根据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2019年梁志发投资了第一家中高端民宿一半壶缘,北川县委、县政府给了梁志发极大的支持,县委组织部更是投入扶持资金100万作为瓦壶沟村集体经济入股,把分红让利给村民,一半壶缘开业即热卖,一整个夏天都处于爆满的状态,民宿更是解决了10几个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我这里好几个员工都是出去打工被我挖回来的,我们回乡创业,也要帮家乡留住年轻人,在家门口可以赚到五六千一个月,谁还愿意出去打工!”梁志发说。
一半壶缘的成功,也给了梁志发和其他人投资家乡的信心,瑞丰竹庐、不语书院以及拾光里的民宿等等高端民宿也陆续开始营业,北川县委、县政府给了投资商极大的支持,“遇水搭桥、遇山开路,”有魄力又体贴的政务服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营商环境的优越吸引来了更多精品民宿投资,北川高端民宿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据统计,2022年北川县民宿产业年接待游客12万人,精品民宿年经营收入近3600万元。民宿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就业2000余人,带动人均增收近2000元,民宿业已呈现雨后春笋般发展态势。
20年来,北川坚持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地落实,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2.19亿元壮大到2022年的94.471亿元,年均增速达1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4170元攀升至2022年的52764元,年均增速达14.3%,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余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