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巴拉精神”照耀雪域高原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8-22 18:31:48 编辑:张夏桐 点击:


图: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官兵在“甘巴拉精神”的引领下坚守雪域高原,不懈奋斗强军。(王欢 摄)

1962年,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令下,一批空军雷达兵从江南鱼米之乡江苏出发,在历时26天,经历火车、摩托化行军、步行等方式,跋涉4000多公里,终于抵达西藏这片雪域高原。随后,他们又靠着肩扛背挑,硬是将第一批雷达设备运上茫茫雪山之巅。伴随着第一部雷达的开机运转,祖国西藏结束了有空无防的历史。
60多年来,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一代代官兵凭着对祖国的热血忠诚,以顽强的毅力战风雪、抗缺氧、斗严寒,将青春乃至生命无私奉献于雪域空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形成了以“甘巴拉精神”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
2014年4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空军机关时明确指出:“在长期实践中,空军铸就了‘老航校精神’‘空军铁拳精神’‘神威导弹精神’‘大漠神箭精神’‘甘巴拉精神’,培育了‘天鹰’‘天梯’‘天箭’‘天网’‘天路’等特色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不断发扬光大,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甘愿吃苦、默默奉献、恪尽职守、顽强拼搏”16个字组成了“甘巴拉精神”的内涵。新时代以来,该基地官兵不忘统帅嘱托,擎起“甘巴拉精神”旗帜,在奋斗强军的征途上不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
一、
要体会“甘巴拉精神”,就必须了解她的诞生之地——甘巴拉雷达站。
甘巴拉,在藏语中意为不可逾越的山峰,不可逾越,是指她的高。甘巴拉雷达站位于海拔5374米的雪山之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云抓,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这首官兵们自创的歌谣就是阵地上自然环境最真实的写照。在这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最大风力至11级,8至9级大风每年要刮9个月,没有水源,正常行走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甘巴拉由此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禁区”。
“60年代组建时,一支25人组成的队伍唱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翻越199道弯,来到这片人迹罕至、鸟兽飞绝的千年冻土。他们喊着‘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口号,轮番上阵,奋战1天1夜,将固定雷达的三角钢钎砸成了‘麻花’,才终于让雷达装备在这甘巴拉之巅旋转起来”。坚守甘巴拉雷达阵地27年的老兵王胜全介绍到,“要说苦,前辈最苦,没有营房,就拣来石块挖地搭房,没有水源,就挖凿蓄水池融冰化雪,常年用血肉之躯对抗滚动石头的大风,在极端稀薄的空气中坚守岗位,虽然苦,25个人都留了下来。”
听着王胜全的讲述,前辈们顶着饕风虐雪顽强拼搏的画面在我眼前一幕幕浮现。传承的力量是无穷的,第一代甘巴拉人凭着“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一片赤胆忠心,靠一股不服输的信念硬是在“生命禁区”扎下了根。而后,一茬茬甘巴拉官兵将前辈们的精神铸为旗帜,不断传承发扬,无私坚守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甘巴拉精神”动人篇章。1993年7月,甘巴拉雷达站被空军党委授予“甘巴拉模范雷达连”荣誉称号,1994年6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为使“甘巴拉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入官兵心灵,近年来,该基地通过走访甘巴拉退伍老兵本人或家属,收集真实历史资料,组织编纂《甘巴拉故事集》,编写诗歌《甘巴拉 甘巴拉》《高原那一束阳光》,创作歌曲《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等,在基地官兵中广泛传播。2022年底,该基地成立雪域天歌文化服务队,并以基地的“前世今生”为主要素材,突出“甘巴拉精神”的诞生发展历程和在新时代官兵之中传承弘扬相关事迹,创作《雪域》等歌舞作品,将大批文艺节目送进基层官兵,送上演训一线,鼓舞广大官兵继承先辈精神,建功雪域高原,不懈奋斗强军。
二、
传承是为了珍惜与铭记,只有发扬才能永葆精神熠熠光辉。对该基地官兵来说,“甘巴拉精神”不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强军征程中前行的不竭动力源泉。
进入新时代,在各级首长的关怀下,基地官兵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自然环境的“苦”不再成为雪域官兵奋斗在“高点”的阻碍,曾经在苦中坚守、苦中作为、苦中取胜的基地官兵,在新时代改革强军目标的召唤下,继续书写“甘巴拉精神”时代内涵,致力从“守高”到“制高”,从“苦胜”到“智胜”,不断取得新进步和新成绩。
“前辈们为了守护好这片蓝天而不畏风雪之苦,我们也更应该在向战而行中迎难而上”,该基地某团工程师张启瑞说到。身为一名博士,张启瑞在专业领域努力书写着自己的强军故事。
一次飞行训练结束后,张启瑞在复盘时发现数据上存在误差,便主动请缨,带领2名硕士成立攻坚组,白天看设备、晚上研数据,累了就吸氧小憩一会,醒来便又投入新的“战斗”。短短两个月,一款实时准确显示飞机顶升姿态的软件应运而生,并在后续的训练评估中成功得到检验。
在这款张启瑞自主研发的软件里,战机在该机场的起降距离、起飞终止距离一目了然:“相比于先前每次赴异地驻训前长达一周的公式计算,现在仅需要输入海拔、温度、飞机参数等数据,十多秒就能计算出飞机的极限参数曲线图,极大地增加了效率。”
“身处雪域高原一线,身逢强军伟大时代,谋战研战是我们弘扬甘巴拉精神的最好举措”。随着战备演训任务的走深走实,该基地大力推进战训耦合,针对高原环境特点积极创新训练模式,坚持在实战环境中锤炼摔打部队,在练就过硬打仗本领的同时结合当前形势特点,开展“让甘巴拉精神在时代新风中展翅飞扬”“寻根甘巴拉、奋飞强军梦”系列活动,深入发掘练兵备战热潮中的“传承故事”,激励官兵在众多新挑战中勇于攻坚克难,涌现出类似张启瑞等大批“甘巴拉精神”新时代优秀传人代表。
放眼如今的甘巴拉雷达站,在基地部队武器装备的加速换代升级中,阵地也早已实现异地远程遥控条件下的“无人值守”,该站官兵积极探索现代战争下“预警天网”作用发挥新路子,针对作战思维、练兵模式、战斗策略归纳总结出“运动战”“强整体”“融进去”三种方法,大大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曾经的“精神高地”再次成为“胜战高地”。
三、
“新时代、新环境、新使命,要用实际行动赋予‘甘巴拉精神’新内涵”,“环境的苦早已微不足道,要将备战攻坚的苦转化为心甘情愿的甜”,在该基地“赋予甘巴拉精神时代新内涵”研讨会上,一句句昂扬的发言振奋人心。时代在变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甘巴拉精神”闪耀出的能量却愈加强烈。
“优秀政治教员”、综合比武第一名、授课比赛第一名,演讲比赛第一名,历年考核均是优秀,多次演训任务中表现突出……这样的履历足以证明该基地某指导员李阳付出的坚持与努力。“是一代代前辈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凡,才凝结出‘甘巴拉精神’这样的宝贵财富,当好精神传人,就要争当一流”,李阳用自己的脚踏实地赋予着精神时代新内涵。
精神更是一种情怀。“前辈们‘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情怀坚定了我扎根在这片雪域的信念”,曾在西藏高原服役,又二次入伍的该基地某战士李金洲谈起对“甘巴拉精神”的感悟,“看完《甘巴拉故事集》,我被前辈们的英勇事迹和精神斗志深深感动”。当浓厚的文化氛围根植官兵们的内心,情怀的魅力也成为了精神的重要内涵。
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便英雄辈出,形成的特色文化灿若星河。然而,“甘巴拉精神”的诞生却并不是由于出现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也不是因为干出过什么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业。归根结底,“甘巴拉精神”是一代代官兵接续奋斗,以忠诚本色坚守拼搏,以家国情怀无私奉献形成的厚重文化积淀。
新时代,“甘巴拉精神”红色血脉在该基地官兵的深刻传承中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机,浓厚的文化氛围持续浸润着每一名官兵的心灵,为该基地奋斗强军的征程注入着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
(李再华 郭俊懿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