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源兴川”行动依托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创新优势与四川产业基础,重点聚焦高新区发展
●计划每年支持20项左右,每项原则上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力争5年支持100项左右
努力让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留在四川、生根四川,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四川又有大动作。5月20日,记者从2022年中央在川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聚源兴川”行动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省科技厅将组织实施“聚源兴川”行动,计划每年支持20项左右,每项原则上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力争5年支持100项左右。
四川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基础厚实,共有中央在川高校和科研院所59家。“聚源兴川”行动依托中央在川高校院所创新优势与四川产业基础,重点聚焦高新区发展,围绕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及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绿色化工、清洁能源、钒钛稀土、先进材料、医药健康、生物资源、农业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优先支持高新区企业转化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
根据省科技厅近日发布的“聚源兴川”项目申报指南,成果来源于中央在川高校院所,一般应是2018年1月1日以后取得。征集成果类型有四类——发明专利,或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的科技成果,或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省级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验收通过后的成果,或是取得的特殊行业准入证书或检测报告。
“聚源兴川”行动将要支持转化的成果还有两大特色,一是相对成熟,二是重大、实用。省科技厅明确,支持项目应处于中试熟化或示范推广阶段,或者是已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及以上的技术成果,或者是能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代替进口的技术成果,或者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成果。
成果还要能迅速开展应用推广示范,形成中试生产线,或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项目实施期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或利税3000万元以上,或产生显著的社会或生态效益。
项目要由四川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牵头,与中央在川高校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上年度销售收入应达到3000万元以上。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度省级科技计划资金中,专门预留1亿元支持中央在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厅将建立“聚源兴川”项目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跟踪服务和指导支持,对转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解决,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记者 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