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丨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天寒心暖 2周完成近20万管核酸检测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2-04-14 09:11:11编辑:周维
记者4月13日从四川省卫健委获悉,从3月30日至4月13日下午18时,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已协助吉林市完成近20万管核酸检测工作。当前,超过300名队员仍坚守在吉林市的7个核酸检测方舱(即四川首次派出的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及内蒙古自治区支援给吉林的方舱实验室里工作。
场地7000多平方米的吉林世纪广场,是过去2周队员们的工作常驻地。广场东北角,是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的德阳、南充两支医疗力量共同接管的H方舱实验室,另一侧则是7列一字排开的核酸检测方舱(即7台移动核酸检测车),方舱用A到G依次编号,旁边搭有帐篷供医务人员休息等。
4月12日晚21时到23时,记者连线多名在一线奋战的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工作人员,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近况和故事。
冷与暖
“吉林的夜好冷,吃到辣,就像回到家一样”
进舱像在“夏天”,出舱像在“过冬”,这是很多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队员共同的感受。 “吉林的夜很冷,大风呼呼地刮,把帐篷刮得晃。”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队员、德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肖华亮说,舱内设备很多时候因为长时间运转,不停散热,汗水打湿衣背是常态。

肖华亮工作照。(德阳市人民医院供图)
对值守后半夜的队员来说,挑战不止温度。“我们现在值班按4班倒,每个人都会轮值到最后1个班次(即第4班次)——从凌晨2点上到早上8点,但实际远超过6小时,都会比前3个班次的人要多坚守近2个小时。”肖华亮解释,第4班次的队员既要完成本班次的标本量,又要处理之前第3班次需要复查的标本。“当队员做核酸扩增后,大概1小时40分钟出结果,第4班次的人得等到标本全部出结果后,才能回去休息。”
肖华亮说,每一天进舱后,队员们就开始配置扩增试剂、加样提取核酸、核酸扩增、报告结果。“半夜进去,双手不停地加样,有时一抬头,天都亮了。”肖华亮说,吉林的清晨比他想象中要亮得早,早上五点已是艳阳高照。
体表寒冷、工作量加大,多少让人身心疲累。而来自家乡的“礼物”,暖了队员们的心,也振奋了队员们的精神。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队员、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吴李萍在日记里,特别记下4月7日这天。“有两辆‘川E’牌照的车辆,满载火腿肠、酸辣粉、方便火锅、洗衣液、洗手液、消毒剂,洗发水、一次性内裤、袜子,送到我们楼下。”吴李萍说,她最喜欢的要数方便火锅。“吉林的夜冷,但吃到辣,就像回到家一样。”

吴李萍正在工作。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看到酸辣粉,我热泪盈眶”“看到川E好感动”“看到物资清单瞬间觉得还是家里人是最知心的”“千言万语,不是我们一个人在抗疫,家乡给了我们坚实的支持。”吴李萍给记者晒出微信群里队员们的评论。而让肖华亮颇感意外的,是车辆上还装有唇膏和衣架。“就觉得太细心了,很周到。”
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领队、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四级调研员张志强表示,截至4月13日,全省已累计给四川省援吉林市核酸检测队调集2批生活物资和1批医疗物资。
除了家乡的记挂,近处的守候也让队员心暖。“我们每次值完夜班,就经常看到负责院感防控的老师还守在方舱外面,指导我们正确防护,从正确穿脱防护服到驻地实验室的消杀工作,一做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总是默默地守护着全队的安全。”肖华亮说。
动与静
“街道很静,核酸检测设备不能停”
“这里的街道空荡,也很静。”四川援吉林核酸检测医疗队、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陈锦说,刚来吉林时他很焦急,只想迅速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尽早助力吉林市恢复往日繁华。

陈锦领到物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广场、街道的安静之下,设备多数时候一直在运转。陈锦说,从3月30日至今,队员们可以按4班倒合理休息,但设备多数时候不能“休息”,队员班次间也要无缝衔接。
陈锦回忆,刚来吉林时,队员们要适应很多“不同”。“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移动核酸检测车,一开始心里也没底,进去后,发现里面核酸检测设备和我所在医院用的差不多。但有很多医院的核酸检测设备和车里面的不一样,这就要求所有人要迅速习惯新设备的使用。”吴李萍也举例,核酸检测设备有全自动、半自动、全手工之分,也有国产、进口之分,而不同厂家生产的核酸检测设备对应的标本量也不同。
“除了要习惯新设备,队员们来自不同医院,彼此之间的工作习惯不同,连上报核酸检测数据的系统也不一样,都很考适应能力。”陈锦说。
在队内多方协作下,队员迅速适应。吴李萍是为数不多在来吉林前,就熟悉移动核酸检测车设备的队员。她表示,除了手把手教队员之外,她和其他熟悉设备的队员们会录制简易的操作视频共享给队员。陈锦也常常在工作微信群看到,队员们自发讨论如何优化核酸检测流程。
陈锦还观察到一个细节——最先适应移动核酸检测车设备的队员,会自发地多留20到30分钟。“已经守了6个小时,谁都想早点回去上厕所、休息、吃饭。按照要求,我们10分钟内就要交班。为了提升整体效率,刚来吉林前两天,我们自发形成‘熟带生’模式,前一个班次的人自愿留下,叮嘱和帮助后一个班次的队员熟悉工作,有时也会将记录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与后面班次的同事进行交流和分享。”(记者 魏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