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落下帷幕,吉利学院13支参赛队伍首次参赛获得Meritorious Winners(一等奖)2项,Honorable Mentions(二等奖)1项,Successful Participants(三等奖)10项。
据了解,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28000多支队伍参赛,吉利学院与清华、北大、牛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同台竞技。首次组队参赛的吉利学院一等奖获奖率达到15%,高于7%的平均获奖率。
回溯吉利学院近年来的办学之路,2020年,吉利学院努力践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整体搬迁至成都市办学。在成都校区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上,董事长李书福对同学们殷切希望:“上大学,就是为了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两年来,吉利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千人千面”计划,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编写出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密码”。
打造“数字化+”专业集群
打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回到本次获奖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赛事,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为一组,就指定问题在指定时间完成建模、求解、验证、论文撰写等全部工作。四天时间里,学生团队的创新精神、抽象思维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思维和知识储备在赛事中得到全面考验,学生团队所属高校的专业集群系统化建设的能力水平在此同样得到集中检验。
近年来,吉利学院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汽车产业链和电子信息产业链,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和专业布局,做强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做优经济管理专业集群,做特人文艺术专业集群,有效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顺利打通交叉学科、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一流企业+一流学科”
深化产教融合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
卓越人才背后的逻辑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产业优势,北京大学的双一流资源,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缘发展需求,吉利学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优势同样鲜明。
近两年,吉利学院搭建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近1000家,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基地100余家,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融创中国、科大讯飞、万豪国际、金蝶、通威、北京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校还先后与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融合共享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吉利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两年间,学校积极打造政校企多元协同发展平台,与简州新城管理委员会、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四川省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新工科创新工坊孵化开放试验室”;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学校已成为链接一流企业和一流学科并进行相互转化、相互驱动的重要高地。
数字化引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
让学生更具竞争力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大数据时代正在开启人才培育的个性化模式。成绩不再是考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增强自身综合素养”才是关键。吉利学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提升学生编程类、量化研究类等数字化能力。同时依托“芯位教育”等优势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转化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学科竞赛是人才培养中重要一环。学校将学科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了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设置专项基金扶持和激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同时引进高水平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指导团队开展指导培训,结合学生学情建立形成了一整套系统、高效的课程教学与训练体系。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3年办学,吉利学院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更是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研教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深入融通创新发展、综合办学质量提高。一个个办学环节和路径的优化,都成为吉利学院构建人才培养优势密码的关键模块,并将伴随着学校发展不断贡献出新的丰硕成果。(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