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活”起来,村集体当业主,广安区这个村的做法值得点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3-14 09:15:55 编辑:陈蓉 点击:
一个村有200亩撂荒地,这个数字不算少!治理撂荒多年的耕地,也不是随便说说这么简单!对于外来业主看不起的地块,村集体当业主接手种水稻,广安区彭家乡观音村的做法值得点赞!
近日,在彭家乡观音村5组,地处巴广渝高速公路下方的一条狭长的山沟中,一块块除去杂草和平整后的田地已露出新鲜的褐色泥土。不远处,多台挖掘机正轰鸣着开挖调型剩下的田地。在一块覆盖农膜的稻田中,观音村支部书记杜全丽和群众一起,正忙碌着培育旱育秧。

一个村的200亩土地为什么连片撂荒?彭家乡农技站站长蒋长虹告诉笔者,观音村这200亩土地集中在山沟中,由于修建巴广渝高速公路,泥沙从高处冲到低洼处的稻田里,堆积厚度达到10多公分。高速路通车后,村民以前种地所走的道路已走不通,需绕行高速公路才能到地里,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导致山沟中的200亩稻田已撂荒8年以上,野草长到了一人多高。
今年来,广安区委区政府加大撂荒地治理力度,确保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现耕地应种尽种。为让村里沉睡8年多的200亩撂荒地重现生机,彭家乡尝试引进业主到观音村流转这片撂荒地,但业主看到沉积的泥沙和荒芜的杂草,直接掉头离开了。

不能再撂荒下去了!观音村支部书记杜全丽下定决心,“引不来业主,我们村集体接手干!”在彭家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3月初,6台挖掘机进入观音村,对这片撂荒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紧接着,杜全丽和班子成员凑齐1.2万元资金,购买稻谷种、农药、农膜,并组织10多名村民来到地里,在调型出来的两块田地里培育旱育秧。“起沟、平厢、浇水、施肥、播种、盖膜……活路环环相扣,最多的1天有19个人在现场干活。”杜全丽表示。
蒋长虹算了一笔账:按每亩稻田收获水稻1000斤计算,这200亩耕地可实现水稻产量100吨,按去年水稻市场价计算,保守估算可实现产值22万元。“除去人力工资、田间管护及水稻机收等各项成本,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左右。”蒋长虹说道。

“村集体当业主,我们几个村干部虽然辛苦很多,但看到撂荒地得到了治理,村集体有了收入,再辛苦也值得!”杜全丽坦言道。(张国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