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安居乐 人才足 泸州古蔺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28 17:14:04 编辑:刘军 点击:
乌蒙山的绿水青山间又迎来了收获的喜悦。
在泸州市古蔺县东新镇猕猴桃脱贫产业园区,藤架上挂满了个头饱满的果子,山坡上一辆“小火车”载着几百斤猕猴桃欢快地跑着。“有了‘小火车’帮忙,运输东西省时又省力,真好。”看着密密麻麻的猕猴桃,园区务工人员李海林笑逐颜开。
李海林口中的“小火车”,是今年东新镇山地果园机械化建设项目安装的单轨运输机,有了这个好帮手,农户们告别了“肩挑背磨”的传统运输方式,5公里的山地果园运输轨道可以辐射带动800亩,让深山鲜果加速度驶出大山。
产业兴、安居乐、人才足……古蔺县正在解锁一个个群众幸福密码。
双沙坝子
后劲十足 大山深处遍地“兴业”
近年来,古蔺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确保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需先行。古蔺县立足自身特色找到新定位、瞄准新方向,从“革命红”“酱酒金”“生态绿”入手,大力发展“三色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今年重阳节,投资3亿元、占地30亩的二郎镇盘龙湾生态酿酒区正式亮相。至此,郎酒五大生态酿酒区在6万吨高端酱酒产能的托举下,酱酒产能、储能、势能已然站到了行业前列。飞速发展的酱酒产业,今年已拉动全县高粱产业产值近4亿元,带动4.5万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
二郎高粱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和“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古蔺县正加快建设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让太平古镇又一次成为各地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国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古蔺县成功上榜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长征国家公园(古蔺段)太平渡渡口提升工程。(李骁 拍摄)
黄荆老林三连滩瀑布
生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凭借千鸟湖等优势自然资源,11月13日,观文镇成功举办了环湖半程马拉松活动,吸引了重庆、成都等地的跑马爱好者前来参加,相约美丽的千鸟湖。
古蔺县按照“做足特色、彰显优势”总体要求,围绕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三大特色发展带”,让“冷资源”不断转化为“热经济”,一个个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为古蔺县高质量建成“两个百强县”铆足了后劲。
民心齐向 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如今,走进古蔺县金兰街道王堂村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一幅幅闲适安逸的生活场景映入眼帘。
“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安居乐业是首要任务。”古蔺县就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全县在各聚居点采取兴建扶贫产业园、开设扶贫车间、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分类破解就业难题。
王堂村集中实施了古蔺县交通车管服务中心、机动车考试中心和汽车检测办证中心三个项目,全面建成后,大批人员的涌入将迅速带动当地饮食、住宿等各类服务业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增加大批就业岗位……王堂村聚居点只是古蔺县27个大中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的一个。如今,古蔺县已形成“百花齐放”的就业格局,带动全县2.4万名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聚居点内扶贫车间,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全县锁定监测对象732户2938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实施产业、就业、住房安全保障等措施,“一户一策”落实帮扶,确保全县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2021年脱贫人口收入下降专题调研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4月,全县提前完成111户掉边掉角农户的搬迁任务,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
搬迁群众笑开颜
动力集聚 畅通人才绿色通道
近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建成投用。目前,该教学点已举办培训14期,培训977人次。
课堂氛围浓,现场干劲足。当下,古蔺县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菌菇培植技术培训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古蔺县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乡村振兴战场畅通引才“绿通道”,搭建育才“练兵场”,引进乡村规划师及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150余人,持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农技员等800余人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招引3000余名乡村技能型人才返乡创业就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