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提前转移 绵竹市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18 16:15:05 编辑:李凤 点击:
7月15日8时至16日8时,绵竹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绵竹市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全市防汛应急响应由四级升级为三级。在防汛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绵竹市各部门、镇(街道)聚焦防汛重点和难点,坚持“预”字当先,“实”字托底,进一步筑牢汛期安全屏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隐患排查  拧紧防汛“安全阀”
受暴雨影响,剑南街道境内的白水河、射水河、马尾河等9条河流水位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让剑南街道全体干部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立即组织沿河村民和地势低洼地带村民有序撤离至安全地带。”剑南街道全体干部第一时间到村到点到户开展“敲门行动”,并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特殊人群进行排查,细化各项防范应对措施。
玉泉镇在接到暴雨预警后,一边通过微信、小喇叭等渠道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到家家户户,一边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居院落,对45个安全隐患点进行仔细排查,并提醒辖区群众及时做好减灾措施。
“大妈,你家院子地势低洼,暴雨来临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紫岩街道组织村(社区)干部对河道、支渠等重点地段开展拉网式巡查,进一步细化防汛应急预案。同时,对辖区内的河道、沟渠进行清淤疏浚,及时清除障碍物、废弃物,确保汛期排水畅通。
大雨期间,城区双忠路发生大面积积水并造成井盖冒顶,该市综合执法局城管执法大队紧急出动50余人赶赴现场,对冒井路段设置安全警示牌、警示带等警示标志,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该市交通运输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辖区内沿河、沿山等可能发生水毁的公路进行全面检查排险,特别对危桥、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进行重点检查,一旦发现有塌方等灾情的路段,立即抢险处置。
闻“汛”而动,主动作为。全市各部门、镇(街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对人员聚集区、交通要道沿线、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执行指挥长坐镇指挥,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员、责任、措施“三个到位”,各村党支部书记具体协调指挥全村抢险救灾工作,对所有重点防洪防滑部位开展昼夜巡查、监测,优化撤离避险措施,确保出现险情迅速安全撤离。落实网格化管理,夯实“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落实江河城镇、危险河段、防汛重点部位等防汛行政责任人,确保防汛工作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提前转移   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今晚有暴雨,大家要时刻警惕,安全最重要。”7月15日下午5点,接到该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后,清平镇盐井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平立即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排查,加强汛期安全知识宣传,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30人。
“报告,盐井村2组洞子沟发现有山洪、泥石流迹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16日凌晨2点,清平镇值班人员在雨中巡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立即转移群众28人,游客297人。同时,组织挖掘机对险情及时进行处置,清理被堵塞的涵洞。
“你们安心在这里待着,其他的事情镇政府会处理好、安排好。”在棋盘山庄,300多名被转移的群众和游客被妥善安置在这里,床、被子、水、食物等生活物资充足。镇、村工作人员专人跟进转移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做好情绪安抚和后勤保障。
“7月15日8时至16日8时,清平镇最大降雨量达241.3毫米,我们按照‘应转尽转’的原则,全力做好汛期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清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锐表示,该镇将严格按照“三查”“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的要求,继续加强防汛及地灾防治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层层落实责任;二是继续开展全方位、无死角的防汛隐患排查处置工作,特别是强化重点区域地段的巡查,全面掌握隐患的类别、数量、危害程度等,及时处置防汛隐患险情并做好安全转移工作;三是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抢险救援物资的准备,确保在应急条件下,拉得出,用得上,队伍“出战”与物资调用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邓姐,这会儿雨下得太大了,你们家离杨家老屋基地灾点近,太危险了,要马上转移到避险点。”7月15日晚上11点,广济镇金花集镇社区暴雨倾盆,社区党支部书记尹统富连夜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小组长,立即赶赴危险地段,开展人员“大转移”。“由于雨太大了,我们干部都是直接开车到受威胁群众家里去接他们,共转移安置了14户村民。”尹统富说。
广济镇三江村境内有唐家坪、卞家坪共5处地灾隐患点,暴雨来袭,为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江村提前将受威胁24名群众转移至村上的临时避险点,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昨天晚上下大雨,我家附近有地灾隐患点,不安全,感谢政府把我转移安置,在转移点吃住都好。”三江村村民韩成祥说。
据绵竹市气象局统计,7月15日8时至16日8时,广济镇最大降雨量达221毫米。为应对强降雨天气,广济镇全体镇、村干部下沉到一线,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两侧、低洼等重点地带的群众,采取集中安置、亲友投靠等措施,妥善安置转移群众,确保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安排专人跟进转移群众的管理服务工作,严防转移群众擅自返回危险区域隐患居住点。截至7月16日6时,共组织4起地质灾害隐患避险转移,转移群众68户193人,其中集中安置人54人,分散安置139人,未发生险情和人员伤亡。“目前,我们正在对广济镇辖区内的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解除危险后,我们的群众便可以回家正常生产生活了。”广济镇镇长叶强说。
干部冲锋在前,群众才能安心。雨情汛情灾情面前,绵竹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冲在最前线,在隐患最危险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暖心”防线。
据绵竹市应急局统计,截至7月16日8时,全市紧急避险转移 300人;紧急转移安置517人,其中集中安置198人,分散安置(投亲靠友)319人;启用安置点6个,并派出巡查队伍156支,638人,巡查隐患点521处,全市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和人员失踪事件。(张娟 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