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汀泗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东林镇西面,原名“丁四村”,行政区划面积4.3平方公里,是一个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2020年经村级建制调整与原红花村合并为现红花村。
关于村庄名字的起源,有着一段当地村民家喻户晓的历史传说。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汀泗村和大多数农村一样,交通不便,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迟缓。但汀泗村的村民们勤劳刻苦、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探求发展的道路,当时村子里有一户丁姓人家,涌现出了以“丁氏四兄弟”为代表的优秀乡土人才。
据老支书丁廷树介绍:“丁氏四兄弟”,老大丁建国,是一名农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勤勤恳恳,自强自立,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农田中辛勤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吃苦耐劳,在长期的种植中积累经验技术,选育优良种子,使田地的产量年年提高,粮食的品质也一年比一年好,丁建国辛勤劳作的淳朴农民形象,是村里大部分农民的现实缩影。
老二丁建中,是一名乡村教师。初中毕业的他在村子中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从小时候起丁建中就决心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因为在他心中教师是崇高光荣的,受人尊敬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让更多村里的孩子能够识字,学习文化受教育,他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他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育出一批又一批有为青年走出村子,支撑起了当地一代人的文化脊梁。
老三丁建廷,是生产队大队长。他非常热爱中国共产党,在他心里共产党是伟大的,共产党人是帮助人民,带领人民过好日子的好人,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共产党员后担任了村里的生产队大队长,任职以来他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尽一切办法为乡亲们排忧解难,服务群众,他品行正直、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对待村民和谐友善,受到村民的尊敬信任,是当地德行的标杆。
老四丁建明,是一名商贾。他从小就对做生意很有兴趣,年纪稍大一些后就学着人家经商,起初在集市上摆摊售卖一些自己家种的蔬菜瓜果,积攒了一些本钱后他又扩大商品种类,同时售卖日常生活用品,再后来又自己前往县城里去做生意,起初生意不好,通过走街串巷的观察和询问,他发现自己的商品与县城居民的需求不符,他转变思路,及时调整商品生意逐渐好了起来,几经波折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后来自己盘下了一个小店,做起了小老板,在商业上小有成就。丁建明通过自己的闯荡摸索,闯出了一番事业,在生意上做得风生水起,同时他也不忘回报父老乡亲,扶贫济困。
为了方便村民的日常出行,“丁氏四兄弟”在70年代初期出资投劳,一起修建了原汀泗村9组的小桥,人们为了感谢“丁氏四兄弟”,就将村子命名为丁四村,后来这个故事便成为村子里的佳话代代流传,丁四村也因为乡音和区位邻水的缘故演变为现在的“汀泗村”。“丁氏四兄弟”的传说流传到现在,他们每个人的品格形象也逐渐被村民们概括凝练成为村子的四种精神内核,即“种好田、读好书、办好事、创好业”。
汀泗精神如今仍然在红花村弘扬传唱,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红花村儿女。这种精神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成为村民家风的一面鲜明旗帜,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同频共振。
“种好田”启示村民农业生产要勤劳务实、兢兢业业,特别是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今天,更要勤勤恳恳做好农业生产,唯勤方可兴业;“读好书”启示村里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注重德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更要有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高远志向,学有所成,回馈社会;“办好事”启示镇村行政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觉悟,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坚守初心,为民解困,为民办事;“创好业”启示村里经商人员要牟足劲头、敢闯敢干,要摸清市场情况,抓住商业机遇,提高商业眼光,在外要勇于闯出一番事业,同时肩负起社会责任,不忘回馈乡民,不忘回馈社会。(范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