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泥花生,地上大头菜。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的农户门多产多增收,每家每户农民的脸上都挂上了乐呵呵的笑容。龙孔镇做强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近年来,犍为县龙孔镇依靠特有气候和特有土壤,以传统特色农产品为支柱,因地制宜发展龙孔花生、龙孔大头菜等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驶上了“快车道”。
眼下正是龙孔花生收获的季节,在犍为县龙孔镇,人们在绿色环绕的花生地里,抓紧时机抢收花生。
7月16日,在龙孔镇建新村十组张仁家的花生地里,张仁和亲朋好友正在忙着扯花生,分享丰收的喜悦。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种花生。今年我种了大概四亩地,估计能收新鲜花生两千斤以上,按现在市场价格鲜花生五块钱一斤来计算,经济价值达一万块钱。”满脸是汗、手上沾满了黄泥巴的张仁高兴地说道。
“不是吹的,我们龙孔花生主要的特点就是口感好,化渣,回甜。还有我们这个独特的土质,其他任何地方的土质都赶不上。”正在给张仁帮忙的建新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荣江说:“龙孔花生早在清代就成为宫廷之贡品,素有‘贡果’之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口国外,是接待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现在龙孔镇家家户户都种有花生,仅建新村就达上千亩。”
据龙孔镇统计,今年全镇种植花生面积约5000亩,亩产花生160公斤,市场价14元一公斤,可实现产值1120万元。
在龙孔镇,除了龙孔花生这个老字号特色农产品以外,龙孔大头菜也非常有名。
在位于龙孔镇政府旁的犍为金坛子食品厂内,企业负责人杨小林和工人们在生产车间忙个不停。
杨小林的“犍龙轩”龙孔大头菜因其皮薄肉厚、香脆可口、减脂降压、美容瘦身、增进食欲的优势畅销全国各地,成为人们喜爱的特色农产品。
杨小林说:“龙孔大头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土壤,龙孔有独特的泥土和沙土相结合的流沙土,土地砂粒含量达90%,呈弱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矿物养分含量高,是种植花生、大头菜的良好土壤,加上这里特有的小盆地湿润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宜大头菜的生长。第二是大头菜的品种,龙孔大头菜的品种是祖上传承下来的本地的老品种,个头小,每个大头菜只有半斤到一斤之间,肉质很嫩很脆,吃起来口感比较好。”
杨小林已经从事以龙孔大头菜为主的食品加工近20年,作为一名80后,在传统工艺和销售方式上都与时俱进。据杨小林介绍,目前,他的龙孔大头菜销售方式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下销售就是在旅游景区、超市销售。线上销售就是在淘宝、天猫、拼多多销售。
杨小林表示,下一步,金坛子食品厂将做大做强做响龙孔大头菜,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和生产能力,做好低温发酵技术,提升龙孔大头菜的品质、口感和保质期。作为80后,杨小林希望通过努力,把龙孔大头菜的传统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龙孔大头菜的路走得更好,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龙孔镇共发展大头菜2000余亩左右,亩产1500公斤,市场价大约1.4元一公斤,可实现产值420万元。未来,龙孔镇将立足犍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现代粮油、种养循环、文旅融合三大核心区,继续做大做强龙孔花生、龙孔大头菜等犍为特色农产品,让产业旺起来、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龙孔镇党委书记杨林翔表示,“十四五”期间,龙孔镇将坚持绿色发展,建好种养循环培育区,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绿色经济,种植特色蔬菜水果,整合龙孔大头菜、龙孔花生的行业资源,改良工艺、提高产能、开拓市场,擦亮龙孔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让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改革中传承,传承中创新。龙孔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既传承龙孔花生、龙孔大头菜等犍为特色农产品,又与时俱进,积极发展新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使乡村振兴“跑得快”,让新时代的农民真正富起来,过上幸福的好生活。
7月16日,天空下着小雨,在曙光村的一片莲花地里,协力村党支部副书记尹大彬正和10多个村民冒雨采摘莲子。
两年前,尹大彬在协力村、曙光村流转二百余亩土地种子莲,建起莲子种植基地。随后,尹大彬成功引进技术设备,建起莲子加工厂,推动莲子产业发展。
在尹大彬的莲子加工厂里,工人们操作轻松。自动脱蓬机将莲蓬初步剥离,然后通过去皮去壳一体机,变成一个个白白的莲子;工人在自动通心机上将莲心全部剔除,处理完成的莲子成品色白清香,粒大饱满。去年,尹大彬收获了新鲜莲子3万斤,仅莲子一项收益就达到了30万余元。今年,尹大彬又开展了用莲子酿酒的新业务。
在尹大彬家中,尹大彬的父亲尹正发正在忙着接刚生产出来的莲子酒。尹正发用酒杯接了半杯白酒品尝:“这是用加工剩下的莲子煮的酒。这个酒与其他酒的区别就是醇香和口感好,喝了不上头,喝了不口渴。”尹正发说,他家的莲子酒现在在龙孔一带十分畅销。
龙孔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镇。近年来,该镇立足地域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村集体”方式,大力发展新型种养业。
今年70多岁的村民杨俊明是龙孔镇丝茅坪村的村民。这天,杨俊明正在海椒地里忙着摘新鲜的海椒。
“我把土地流转给他们一年收入6000元,一个月我还能挣2000块钱。”杨俊明说的“他们”,是指丝茅坪村的辰光果蔬专业合作社,这是龙孔镇较大规模的果蔬专业合作社。
2017年,丝茅坪村青年严帮洪回乡流转土地350余亩,成立了辰光蔬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水果蔬菜,当年就实现产值120余万元,利润30万元。如今,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严帮洪和乡亲们一起,依托合作社大力发展水果蔬菜产业。
在公司猕猴桃种植基地,严帮洪一边摘猕猴桃,一边展望着未来。“下一步,依托我们龙孔镇的粮油综合园区和种养循环园区,扩大规模,再发展5000亩果蔬种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真正使乡村更加美丽,老百姓增收致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据了解,目前,龙孔镇有种植专业合作社1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这些合作社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桥梁纽带,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龙孔镇立足犍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一心一地一城”总体定位,结合龙孔实际,提出“一镇三区”的发展目标,即以打造“农业强镇”为总目标,重点打造现代粮油、种养循环、文旅融合三大核心区。
龙孔镇党委书记杨林翔表示,龙孔镇在“十四五”期间,积极争创省级现代粮油园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科技支撑,建好现代粮油示范区。以曙光村、黎明村、石燕村为核心,按照山上油茶果,山下稻鱼虾的模式,发展稻鱼稻虾油茶等产业,争创省级现代粮油园区。发挥科技在新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引进行业领军专家,打造科技智慧园区,力争园区亩均收益年收益突破5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核心重点村超过50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超过200万元。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建好种养循环培育区。以丝茅坪村、龙华村为核心,发挥辰光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龙头作用,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绿色经济,种植特色蔬菜水果,逐步形成年生猪产能20万头、果蔬种养上万亩的种养循环园区。
三是坚持产业为先,建好乡村文旅融合区。以打造鱼米之乡为目标,紧扣乡村振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引进发展五彩稻米观光、特色民宿餐厅、四季果园采摘等文旅项目,举办稻鱼捕捞烹饪、小龙虾垂钓等比赛活动,乡村文旅提档升级,乡村振兴落地生效,让龙孔真正成为生态美、民风淳、产业兴的发展热土。(傅维军 岑东 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