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收藏保护特展 讲述杜甫草堂文物历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7-18 12:16:22 编辑:刘婷婷 点击:

7月16日,“册府琳琅——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护特展”携悠悠古韵于草堂拉开帷幕,展览以“古籍”为视角,展示了60余年来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护事业发展的繁荣景象,折射出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30日。

三个单元文物展览,呈现草堂馆藏之盛
传诗圣薪火,续中华文脉,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初心,也是一直以来肩负的使命。藏书纳籍是一座博物馆的使命所在,杜甫草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征集购买、社会捐赠、单位划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古籍搜集工作。  
1954年,时任成都市副市长的李劼人主持文化建设工作,提出“登门拜访”的征集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草堂博物馆于1956年、1957年、1981年和1983年先后四次全国范围内征集杜集。

同时,李一氓、贺昌群、白敦仁、钟树梁、刘开扬等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也曾纷纷为草堂代购、捐赠古籍,例如镇馆之宝——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便是李一氓先生在北京代购后给了草堂。杜甫草堂为此特设了“水明楼”“学杜斋”“柿叶楼”等藏书室专藏文化名人所赠古籍,以示敬意。
现如今,草堂收藏工作硕果累累,有杜甫、李白、陆游、黄庭坚等唐宋诗人和经史子集等相关古籍版本11000余册,其中以所藏历代杜集版本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特别是宋、元、明、清、民国及韩国、日本等杜集版本达3800余册,无论在版本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草堂皆可称得上是世界杜集版本收藏中心。
善本古籍,寄托着中国文人历代相传的深情,承载着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续写着大国文明薪火永继的传奇,是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书万卷,每一本都倾注了无数“草堂人”的心血,凝结着从古至今的光阴历史,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脉精神。

“册府琳琅——杜甫草堂古籍收藏保护特展”拨开了时代的云雾,吹散了历史的尘烟,将一代代“草堂人”在古籍收藏保护工作上的努力与成就呈现在了观众眼前。展览分为“情系草堂护传统”“万卷藏书承文脉”“凝心聚力守初心”三个单元,共展出宋元明清杜集版本、档案资料、修复工具、图片影像等文献资料100余件。漫步其间,数代“草堂人”的美好回忆浮现眼前,观众们可感受到缓缓流淌于古籍上的岁月以及凝聚其中的诗圣文化之光。
五十余年古籍修复,在碎纸中找寻薪火
除了收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也一直致力于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上世纪70年代,草堂便设立了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2010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式设立古籍修复室;2015年,正式建成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16年,申报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古籍修复中心传习所”,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了古籍、书画类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和传统文化。

弹指一挥间,现在杜甫草堂的文物修复师共有8位,他们中既有入行35年的“常青树”,也有刚刚实习的“新生芽”,整个团队师生相谐,在清幽雅静的草堂里,用热爱与坚持传递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无悔信念。
在大雅堂之后,一间古朴简雅的建筑掩映在树丛间,观众们隔着巨大的玻璃墙,可见几道身影忙碌其中,他们便是草堂的文物修复师。
接手一册古籍,要先进行档案登记、影像留存、对古籍的病害情况做详细的记录等,随后会根据“病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欧萍老师介绍道:“善本与普本,虫蛀与絮化等等概念均有区分,不同问题不同保护修复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欧萍老师回忆自己修过的最棘手的一函古籍当属《安县志》,“最开始拿到手的时候,可以用一本碎渣来形容。我自己一点点地揭开,再逐一编号,然后按顺序依次拼好,仅仅是修第一叶就用了20多天。”修复工作虽然艰难繁复,但欧萍老师表示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的修复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助力草堂文保修复事业的发展。
入行5年的陈思丽表示每一册都有不同的难度,书叶去脏、染纸、托裱书叶、喷水压平……这些技法都需要自己熟练掌握并运用。入行9年的宋鑫表示岂止至今他们所经手保护修复的古籍都只是冰山一角,这是一份需要修复师不断学习并始终保持审慎态度的工作,最难的永远是下一件。  
在草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团队里,有因工作调整机缘巧合加入队伍的何林飞与姚斌,一干便是9年;也有因喜欢而申请主动加入的陈思丽与王思怡,常年与锯子小刀打交道也从未有过怨言。他们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双手保留了下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草堂博物馆的使命。
何林飞感慨,古籍修复入门容易,学精很难,坚持更难,要在这项看起来枯燥且单调的工作上保持初心,凭的不仅仅是兴趣。欧萍老师则希望每一位正在从事古籍修复或即将踏入这个行业的修复师都要对手中的文物藏品怀有高度责任感,把其当作毕生的事业去奋斗。
草堂古籍修复室一隅一册古籍摆在人前,或许我们只能看到那一张泛黄的纸,一页晕墨的字,但在背后,是一群人的坚守,是一个行业的传承。
恒温恒湿、实时监测的标准化库房,集古籍修复室、书画修复室、修复材料室、分析检测室和文物拍摄室于一体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加上一群积极向上、辛勤坚守的文保修复工作者……面对蕴藏深厚文化底蕴的古籍及其保护修复工作,他们以敬仰的态度与古为徒、与古为役。霉菌、灰尘以及长时间伏案的工作性质给草堂修复师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少影响,但他们仍数十年如一日,于卷帙浩繁中抽丝剥茧,传承传统,启迪未来。

这些年,草堂牢牢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籍保护总体方针,夯实古籍保护基础工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未来,在党的领导下,草堂将不忘初心,继续提升古籍保护管理水平,多措并举,完善古籍保护体系。一方面推动草堂的修复师走出去,向全国各地的专家同行进一步学习交流古籍修复技艺,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数字化保护、善本再造等古籍保护新模式,有计划地拍摄古籍版本介绍及保护修复工作纪录片,提高公众古籍保护意识的同时,让古籍能真正“活”过来。(叶明超 图片来自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