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川:农业产业扶贫 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06 18:30:39 编辑:刘婷婷 点击:
七月的青川,万物葱茏,生机盎然。近日,在四川青川县乐安镇长坪村一片小山坡上,村民唐海彦忙碌地采收洁白无瑕、宛若“白珍珠”的竹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当下正值竹荪采摘旺季,竹荪非常娇嫩,它破蕾开裙就要马上采摘并及时烘干。”唐海彦乐呵呵的说,每天要请10多个村民帮忙采摘,按今年的行情,干的长裙每公斤可卖260元,竹荪这一项就有10多万的收入。

青川县蒿溪回族乡茶叶园 沈若飞 摄
这是青川农业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川县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强化贫困群众产业培育、完善农企利益联结,遍地开花的农业产业,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巩固提升了脱贫攻坚质量。
坚持“建基地”,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壮大。产业基地扩面提质,截至目前,全县茶叶面积达到25.58万亩、食用菌2.35万亩、草本药材2.8万亩;2019年产茶叶7788吨、食用菌干品1.24万吨、草本药材1.89万吨。“三园”建设有力推进,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1万亩,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190个、家庭产业园1.39万个,贫困村、贫困户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坚持“搞加工”,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地初加工逐步提升,全县建成茶叶加工厂(车间)162家,其中年加工百吨以上企业达46家;食用菌初加工厂(车间)210个,食用菌初加工率达到80%以上;中药材产地加工厂11个。精深加工取得突破,建成孔溪、木鱼两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茶叶精深加工率达到70%,食用菌精深加工率突破40%。新品研发有序推进,大力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青川七佛茶叶有限公司、白龙茶叶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成功开发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五色茶系列产品。
“创品牌”,产品品牌效益日益显现。区域品牌知名度更响,建成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青川黑木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自主品牌美誉度更优,支持和鼓励农业企业申办“两品一标”,全县有效期内有机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1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权企业11家。培育了“川珍”“七佛贡茶”2支中国驰名商标。每年组织县内企业参加西博会、茶博会、绿博会等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10次以上,大力推广县域优质农特产品。

木鱼红旗现代农业园区 沈若飞 摄
坚持“促融合”,加快培育农村发展动能。农商融合快速发展,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9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发展电商企业31家、个体网商240家,直接带动2.2万户农户参与关联产业。农旅融合稳步推进,依托茶山、果林、菌园和我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建成了“三谷”、红旗、白龙湖等一批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仙雾茶海、地坪茶园等一批乡村旅游休闲观光景点,培育了阴平村、幸福村等一批幸福美丽新村。
坚持“育主体”,有力提升产业扶贫带动。经营主体培育进展迅速,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72家,培育家庭农场46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3600余户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97个,2019年,79个贫困村均全部实现集体经济分红,人均分红42.29元;189个非贫困村中实现分红的共计85个,人均分红18.08元。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创新,大力推行“订单生产+保底收购”自主经营模式、“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模式、“产品分成+劳务收入”托管代养模式;推广“三资入股”“飞地扶贫”等模式,让小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坚持“增实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每年安排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2016年至2020年,全县投入各类财政资金2.24亿元用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18个。截至目前,全县79个贫困村每个村均建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园、均有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县累计通过农业产业发展脱贫6720户,占贫困户总户数的71.1%,贫困户年均实现产业增收4000元以上。(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