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下一步如何建 两港 两城 两园 两圈 两翼

来源:成都商报 时间:2020-12-28 09:41:05编辑:谢川霞

天府国际机场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
着力推动形成成渝相向发展新格局,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开放合作体系,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推动形成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创建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加快构建区域空港物流、轨道交通、高快速路“三张网”,加快推动“三区三带”发展。
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构建“一心三轴多中心”总体空间结构。
推动形成“两区一城”协同发展新格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高能级共同体。
“两港”赋能
天府国际机场、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
“两城”兴产
空港新城、简州新城
“两园”聚势
天府奥体公园、绛溪湿地公园
“两圈”融容
产业生态圈、市民生活圈
“两翼”共赢
龙泉山东西两翼
“东进”如何进?成都东部新区在下一个五年如何抢抓战略机遇?会议期间,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对记者表示,成都东部新区将做强链接全球的门户枢纽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着力打造国内循环的产业腹地和国际循环的流量链接。围绕下一步工作,张瑛还提出了“两港”“两城”“两园”“两圈”“两翼”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及目标。
新机遇
国内循环的产业腹地
国际循环的流量链接
张瑛表示,首先要准确把握成都东部新区在“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机遇和使命担当。首先,成都东部新区地处成渝发展主轴和成德眉资连接地带的核心区域,拥有天府国际机场和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双港”枢纽,具备“内循环”区域优势和“外循环”门户功能,因此,成都东部新区将做强链接全球的门户枢纽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着力打造国内循环的产业腹地和国际循环的流量链接。
另一方面,国家区域战略从着眼于面向国内的区域均衡发展导向,向面向全球的区域竞争能力导向转变,使得成渝地区有望实现后发追赶,担当起向世界级城市群跨越的国家使命。成都东部新区作为成渝相向发展的排头兵,处于龙泉山东侧现代制造业走廊的核心位置,拥有广阔的产业承载空间,具备成长为双城经济圈间核心城市的优势条件。
新路径
划定四大重点发展区域
策划实施重大项目133个
“东部新区成立以来,我们大干快上推进各类重点项目133个,总投资129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60亿元”,张瑛介绍,成都东部新区20天内就完成了地铁三岔站周边道路、景观、消费场景打造,新开通接驳地铁站的公交线路16条,有效缩短了新区与中心城区空间尺度和心理距离。国庆、中秋“双节”,东部新区共接待游客24.86万人次,地铁三岔站累计进出旅客15.57万人次,聚人聚势效果明显。
张瑛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东部新区将按照“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标识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同时划定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呈现区、丹景湾新镇示范区、机场北城市门户区、龙马湖CAZ起步区四大重点发展区域,3年内策划实施重大项目133个,计划总投资约2614.65亿元,为在“十五五”时期迎来全面大发展创造条件、积蓄动能。
新目标
全域布局267个城市公园
5年内新增学位3万个
在接下来具体做法方面,张瑛提出了“两港”“两城”“两园”“两圈”“两翼”五个方面的建设路径及目标。首先,成都东部新区将通过“两港”赋能,彰显开放优势。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优化“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加快布局对外开放口岸,深入推进生产性物流体系建设;依托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以打造世界级TOD综合体为目标,先期落实10台20线规模,参照虹桥枢纽站预留16台30线扩建空间。
“两城”兴产方面,成都东部新区将以空港新城为核心打造临空经济区,依托未来医学城和未来科技城为起点,打造集全球高能级医疗健康、现代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航空物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还将以简州新城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基地,打造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新经济产业生态圈。
三是通过“两园”聚势,彰显成都东部新区绿色优势。依托天府奥体公园和绛溪湿地公园“两园”聚势,加快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区、环湖马拉松赛道、国际会都岛等国际赛事场馆和国际会展设施建设;以世园会选址新区为契机,依托成都园艺博览运营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国际旅游和休闲生活目的地。
四是“两圈”融容,彰显共享优势。成都东部新区将围绕产业生态圈和市民生活圈“双圈”同频共振,全域布局林栖公园、龙马湖等267个城市公园;按规划人口规模上浮20%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5年内将新建和改造48所学校医院,新增学位3万个、医疗床位2万张;以场景营造为路径,建设12处高品质科创空间,组建50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实施具有新区特色的人才住房政策。
五是“两翼”共赢,彰显协调优势。成都东部新区将围绕“两区一城”协同发展,在推动行政区经济区分离上先行示范,建立“两区一城”一体化国土空间和产业空间规划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形成“两区一城”重大政策定期交流沟通制度,前瞻策划实施关联性共享性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联动推进创新转化和产业分工协同,实现龙泉山东西两翼协同互利共赢。(红星新闻 王垚 摄影 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