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亲历者 一起揭秘我和我们的“神鸟”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12-08 09:40:31编辑:刘映红

机场航站楼到达层正在进行精装修

谭奔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全球唯一的一次性同时建设两座航站楼的机场
四只神鸟驮日飞翔,展现了古蜀文明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之梦。而今,成都的东方一座宏伟工程耀耀欲飞,“金乌负日”耀艳眼前,敞开拥抱世界的新大门。它,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作为“十三五”规划建设的我国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项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于上月初开始了校飞,将于本月开启试飞阶段,计划于明年7月之前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成都成为我国内地第三座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以神鸟驮日飞翔之势开启畅连世界的新门户。
那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规划设计,为什么是“神鸟”构型?航站楼设计为什么要“手拉手”?作为一座建设总体定位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公园城市机场,今后赶飞机将体验到哪些“高大上”?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设计者代表——中建西南设计院邱小勇工作室副总建筑师谭奔,揭开“神鸟”背后的秘密。
为啥是“神鸟”构型
独创“手拉手”构型兼具成都特色与旅客出行舒适感
走进中建西南设计院的办公大厦,一楼的展示厅里一座四只神鸟驮日飞翔的机场模型耀艳眼前。而这样的实体建筑已然矗立成都之东,再过几个月,“神鸟”就将载着咱们畅游世界。
其实,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神鸟”构型的背后,曾经历了几十种构型激烈竞争的比选过程。“最开始我们总共设计了40多个构型方案,经历项目组的多次讨论和层层筛选,最终一致认为‘手拉手’的太阳神鸟构型是最为合理高效的。”谭奔说。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全国唯一的一次性同时建设两座航站楼的机场。如何优化解决“单体航站楼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旅客楼内步行距离越来越远,降低出行体验的舒适感”这样的矛盾问题?这成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规划之初思考的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总体规划的时候,四川省机场集团就提出了做两个单元式航站楼的规划构想。”谭奔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单元式航站楼及贯穿式陆侧交通为基本设计思路,近远期航站区分别设置两座单元式航站楼。单元式航站楼具有诸多优点,如航站楼单体规模适当,便于后期运营组织,旅客出行体验相对较好等,但是也带来了楼间中转相对较远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提高中转效率,成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设计中的两大难点。
结合外形和功能的要求,设计团队最开始出具了40多个构型方案,然后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归类,分别总结出“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三种构型,最终项目组认为“手拉手”构型是最优选择。“这既可实现较近的楼间中转,又兼顾了高近机位率和较为合理的旅客步行距离,提升了旅客出行舒适感。”谭奔称,“手拉手”构型设计保证了每个单元航站楼规模适中,但又联系紧密。通过空侧连廊和APM捷运系统构建楼间中转体系,使得两个航站楼之间能够便捷相连,而这样的设计为全国甚至全球首创。
确立了基本构型后,在外形设计上又如何实现“接地气”?谭奔说,机场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形象,每个城市新建机场都会成为浓郁的本地文化“代言者”,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也是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规划有四座航站楼,这与四只神鸟驮日飞翔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不谋而合,成为设计中“接地气”的最好选择。
机场有哪些“黑科技”
人脸识别提醒、无人驾驶车接送让你便捷乘机
作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1、T2两座航站楼的设计者,中建西南设计院在设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过程中,引入了众多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前沿科技手段,拥有多项国内首创和国际首创设计。
谭奔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旅客感受到的将是满满的以人为本的“高大上”舒适便捷感和众多“黑科技”的高效时尚感。
首先,在人性化设计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创新性构型设计将带来更佳的出行体验。和同等规模的机场航站楼相比,天府国际机场有着最短的旅客步行距离,T1、T2两座航站楼总机位数211个,近机位数83个,其中近机位大机型占比约50%,旅客通过安检后最多步行650米就可以登机,无须搭乘捷运系统。
其次,旅客楼层转换少,采用国际流程分流、国内流程混流模式,旅客在到达层就可以提取行李,从而实现流程最为简洁化,而陆侧设施集约设计,则可以实现不同交通工具的高效转换,旅客过6米连廊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换乘。
另外,天府国际机场T1、T2航站楼均设有集中中转厅,并通过APM捷运系统相互连接,旅客可方便地在两座航站楼之间进行国内、国际之间转换,在T1航站楼国际转国际还设置有单独的中转厅,旅客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快速实现中转。
不仅如此,天府国际机场设计引入国内首个PRT系统,连接航站楼和远端停车场。“目前只有英国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运行了PRT系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全球第二个采用的。”谭奔介绍,PRT系统是一种脱离城市道路独立运行的小运量交通,而依托PRT系统的无人驾驶小车,每个小车可以乘坐4-6名旅客,按照时速30-40公里计算,旅客停好车后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快速到达航站楼。
同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还设计运用有多种智能自助设备,航站楼内设计有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能安检、毫米波安全门、人脸识别等智能自助设施设备,帮助旅客快速通关,提高航站楼服务水准。同时,若遇旅客没有及时登机,机场也会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功能,迅速锁定旅客所在位置,并通过距离旅客最近的广播通知旅客立即登机。
同样依托高科技智能设备,当旅客的行李需要开箱查验的时候,旅客也不用再来回奔波,安检人员手持视屏终端设备,就可以实时查看行李开包过程,并与安检人员实时沟通……
另外,不同于以往航站楼集中式行李分拣模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国内首次尝试高速行李传输系统及分散式行李分拣模式,在两座航站楼之间建有行李管廊,通过快速小车系统(ICS)进行高效传输,旅客下飞机后出站时就可以提取行李,而不需花更长时间等待。
值得关注的,还有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线从天府国际机场的航站区地下“穿堂”而过,这在全球也是史无前例的。
机场内部设计有何特色
十二个庭院景观让你“一步一景”看四川
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从方案投标到出第一版施工图,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设计服务团队每年要往返机场近千次。”谭奔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后,是四川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新门户,同时也是四川文化的象征和载体。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还重点思考了如何将四川的风土人情巧妙地融入其中。今后,旅客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乘坐飞机,将体验到田园、花园、公园式“一步一个景”的生活美感。这是因为机场航站楼里规划设计有独具四川特色的庭院景观。
“在T1、T2航站楼各有六个,其有十二个庭院景观,简称‘机场十二景’,以此展现独具四川特色的地域文化。”谭奔介绍,十二个庭院分布于航站楼内的中部和末端,从青城山、金沙遗址、九寨沟、蜀南竹海等四川多个名胜风景区汲取灵感,采取抽象的景观设计展现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相当于通过形到、意到和形意结合的设计创意,打造城市新名片、展现城市精神内涵,既可消除旅客在候机时的枯燥感,又可以在‘一步一个景’中了解四川人文特色。”
谭奔称,成都有着分明的四季,其中春秋两季过渡季节长,可以结合庭院进行自然通风换气,设计中针对这一特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十二个庭院,在过渡季节形成自然通风换气,大幅降低机场能耗。另外,航站楼屋面利用天窗进行自然采光,对旅客流程具有引导性,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目前,成都正在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天府国际机场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城市功能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航站楼与GTC构成以航空为主的一体化交通枢纽,可以圈层式的辐射周边区域,开发如临空会展、购物中心、会议中心等城市功能。通过大型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带动能力,促进人流、物流在该区域的有序流动,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谭奔说。
记者手记
“神鸟”腾飞 未来可期
数载期盼,夙愿圆梦。12月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顺利完成校飞,将于本月内迎来首架民航客机飞行,计划于明年大运会之前投入使用。一座“神鸟”驮日飞翔的崭新机场,昂首于成都的东方,开启畅通世界的新门户,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成都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际大循环的门户枢纽。“十三五”期间,成都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战略推动下,国际通道拓展加速,航空经济发展迅速。
201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4位,国际(地区)航线已达129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76条,已发展成为我国内地第四大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中转特性初步显现。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建设投用。成都是继北京、上海后我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当前,成都的最大机遇是新机场带来的‘一市两场’发展新格局。”近日,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迈入双机场时代,借助双流、天府国际机场这对“翅膀”,成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腾飞,其目标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毫无疑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神鸟”振翅腾飞,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畅通“双循环”,唱响“双城记”,实现“十四五”发展高位开局,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在“先机、新局”中,如何抢抓时代新机遇,你准备好了吗?(杨富 摄影 张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