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当天,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届论坛将于今年12月15日—17日在攀枝花市举行。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虞平在发布会上向全国发出“阳光康养邀请函”。
2014年,民革中央立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健康与养老产业的建议》,建议打造攀枝花、秦皇岛“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提出在两地轮流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为加快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在民革中央和四川省、河北省政协的共同组织下,自2014年首届论坛起,在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市分别选择“一冬一夏”时节,轮流举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
今年,这场康养产业领域的顶级盛会又一次回到攀枝花,回到了这座阳光眷顾的城市。
隆冬时节,这里可以穿衬衣
12月,当北半球许多地方的人们为抵御寒潮而裹上厚厚的羽绒服,或者躲在房间里与暖气“作伴”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以穿着衬衣走出户外,尽享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沐浴阳光。没错,如此安逸的日子,只要来攀枝花,你就能轻松拥有。
很多人认为攀枝花对冬天缺乏起码的“尊重”。
这座城市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气温20.3℃,森林覆盖率达61.99%,空气质量优良,PM2.5值常年低于35微克,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是养身、养心、养智和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胜地。
很多人觉得攀枝花的冬天充满“大片即视感”。
蓝天白云下,美丽异木棉的枝条上绽放出粉色的花朵,一簇簇三角梅从居民小区的楼房阳台上探出了头;灿烂阳光里,有人行色匆匆,也有人静享闲暇;璀璨夜色也有融融暖意,大排档里是美食的“江湖”,也有五湖四海的口音汇成的“龙门阵”……
“硬汉”转型,玩转阳光变财富
温暖来自阳光,在攀枝花,转型发展也与阳光“相伴”。
率先提出“康养”理念,率先承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率先创办国际康养学院,率先发展“康养+”产业,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率先倡议成立全国康养产业城市联盟,率先组建康养产业发展基金……今年,攀枝花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康养产业统计监测制度,推动标准化建设与康养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近年来,攀枝花准确把握钢铁和阳光的“辩证法”,充分依托光热气候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做好“阳光文章”,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为攀枝花这位“钢铁硬汉”注入了“阳光暖男”的特质,城市宜居度、美誉度和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康养产业成为攀枝花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在“阳光”中升级。2019年,攀枝花康养产业增加值108.67亿元,占全市GDP的10.8%。今年以来,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攀枝花化危为机、逆势而上,上半年实现康养产业增加值64.15亿元,占全市GDP的12.8%,较上年全年增长2个百分点。
城市,在“阳光”中转型。攀枝花荣膺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全国十大凉都、中国避暑名城、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十强地级市、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中国西部十大旅游康养目的地等称号,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贡献了攀枝花力量。
财富,在“阳光”中增长。2017年—2019年,攀枝花旅游收入从279.31亿元增长至415.86亿元,年均增速22%,接待游客从2317.44万人次增长至3014.81万人次,年均增速14%。
康养盛会,今年只解一道题
第五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由民革中央、四川省政协主办,民革四川省委、中共攀枝花市委、中共秦皇岛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承办。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一个“问题”:“健康中国,康养产业做什么”,旨在集思广益,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健康中国”战略实现新路径,将设置1个论坛、2项活动和1个会议。1个论坛,即16日上午举行论坛开幕式暨主旨演讲。2项活动,即11日—14日举行康养技能人才交流活动、16 日下午举行康养产业投资推介活动。1个会议,即15日下午举行康养产业城市联盟座谈会。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攀枝花市康养产业标准体系》《攀枝花市康养产业监测制度》,为康养技能人才交流活动获奖选手颁奖,并举行产业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为进一步丰富论坛活动,促进论坛取得实效,本届论坛还设置了“康养民宿产业发展”“研学养智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三个分论坛,进行康养产业项目推介路演。
考虑到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按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要求,论坛还将开展“阳光寄语”康养产业城市联盟网络展示、“阳光之约”网上摄影展、“遇见阳光·康养民宿”短视频挑战赛、康养护照APP网上推广、云游攀枝花康养——“养身、养心、养智”三大线路线上参观考察等一系列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线上活动。(刘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