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不挖 减少拥堵 方便出行 成都地下管网“微创手术”这样做

来源:成都日报 时间:2020-12-03 09:34:39编辑:刘映红

排水管网普查作业现场
城市里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管网,组成了城市代谢与循环的“静脉”系统,是城市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的主要载体。如何让城市地下“静脉”更健康?“体检”与“治疗”必不可少。
“我们尽量采用不开挖或少开挖的修复技术,减少道路拥堵,方便市民出行。”12月2日,在由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和成都环境集团共同主办的《医治地下“静脉”的奥秘》现场科普“课堂”上,市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走进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现场和居民小区排水管网普查作业现场。
【现场讲解】
非开挖修复分三类 最大限度降低影响
“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的基本目的,是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路面的修复技术,对损坏的排水管道进行局部或整体修复,使其恢复原有功能。”成都环境集团所属兴蓉市政公司工程分公司副经理张强介绍,排水管道能否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修复,应对需修复管道损坏情况、所处环境和修复后能达到的功能等进行综合考虑,修复前需进行管道信息收集、损坏检测和评估、修复技术选择等程序。
目前,工程中常用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大体可分为整体修复、局部修复和辅助修复三个大类。其中,整体修复是对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整段加固修复。适用于管道内部严重腐蚀、接口渗漏点较多、管道的结构遭到多处损坏的管道,采用整体修复可以使管道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修复方法主要有现场原位固化内衬法、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短管或管片内衬法、牵引内衬法、喷涂内衬法等。
“作为项目业主,成都环境集团所属兴蓉市政公司要在100天之内完成两江环抱区域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时间紧,任务重。”张强介绍,接受任务后,该公司精心安排部署,分类施策,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批、分期精准实施两江环抱区域管网重大病害治理,加强与水务、交管、城管及属地区政府、街道办协调配合,优化道路交通施工组织方案,并按照“非开挖修复为主、开挖换管为辅”的思路制定重大病害治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交通和居民的影响。
“在我们的印象中,更换一条破损或者老旧的地下管网,通常需要对马路进行‘开膛破肚’式的封路,然后大开挖换管。现在,管网的检查和修复有了新工艺和新技术,不用开挖,就能修复好,这样既避免了开挖引发的交通拥堵,也更好维护了市容市貌。”市民贺薇对非开挖技术进行了点赞。
活动现场,市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不仅看到了两江环抱区域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过程,还了解了排水户内部排水管网普查情况。“排水户是城市排水系统的源头,排水户内部管网规范运行是城市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起点和基础。排水户源头问题得不到根治,后续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运行得再好,也无法彻底消除污水下河的隐患。”工作人员介绍。
【全面解读】
两江环抱区域 病害治理年底完成
为何要“体检”与“医治”?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实施锦江水生态治理2.0版,加紧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持续改善锦江水体质量,市政府印发执行了《深入实施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通过实施强化顶层设计、变革管理体制、开展源头治理、完善排水管网、加快设施建设五大举措,推进水生态治理向纵深、源头、治本转变,全面打赢新时期水生态治理攻坚战。“完善排水管网是锦江水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事关民生福祉增进,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进展如何?成都环境集团所属兴蓉市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全面开启了绕城内市政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普查范围涉及五城区和高新区约540平方公里,管网约7000公里。“为把绕城内普查的速度提高到最快、把影响降到最低,我们狠抓安全管理,精心安排作业,白天避开交通拥堵区域保障市民出行,晚上远离居民密集区域保障市民休息,争取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加快推进普查工作,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探测6513.2公里、累计完成排水管网预处理3277.77公里、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检测4266.22公里,初步畅通了排水系统。两江环抱区域病害治理力争今年底完成任务,目前整体修复总长约74公里,已完成约34.6公里,占比约47%;局部修复总长约24公里,已完成约4.3公里,占比约18%。”(李菲菲 白洋 缪梦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