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归来不看水,一年四季美到尾。”走进九寨大地,青山绿水、古碉藏寨、田野村落……这里处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九寨正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巍巍柴门关,隆隆诺日朗。九寨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岷山山脉北段,幅员5288平方公里,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诸多桂冠于一身;拥有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白河金丝猴国家级保护区,是全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天然生物基因库。
千百年来,九寨儿女在这里繁衍生息,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成就了九寨“人间天堂、童话世界”的美誉。
规划引领 打造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估体系
绿色是九寨的底色,生态是九寨的命脉。
近日,九寨沟县正式印发实施《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了评估指标体系管理规程、评估指标体系实施等四个部分,涵盖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此外,为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九寨沟县还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实施《九寨沟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7-2025年)》;制定印发《九寨沟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核方案》《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将生态文明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着力构建生态保护长效工作机制,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现路径和坚强的组织保障。
九寨沟县党政主要领导“四个亲自”抓环境保护工作,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工作;建立周报告、月督查、季问责、年考核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全县上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逐步形成。
绿色家园 2019年全县空气优良天数100%
“清水长存,绿地常在”。九寨沟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力守护好“九寨沟”这块金字招牌。
“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九寨沟县生态环保局局长雷代荣表示,一定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神。
深入推进“天保”“退耕还林”“沙化治理”三大工程,有效巩固退耕还林8.04万亩,土地沙化、矿山生态恢复11.75万亩,治理中度沙化土地7500公顷,完成河谷造林补植830.12公顷、植树造林40余万株。
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常态化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督促整改问题400余项;严格落实“河湖(警)长制”,发现并整改问题226处,整改率达100%;强化矿山排土场污染防治,完成6家重点企业基础信息采集及系统录入工作。2019年,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2019年9月20日,九寨沟县旅游环保法庭揭牌仪式在该县漳扎镇举行。这是该县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落实“两法衔接”机制的创新举措。三年来累计立案办理破坏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17件。通过以案说法,起到审理一案宣传一片的效果。
全力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淘汰和关闭小水电站、砂石加工等落后产能41个。
2017年8月8日,7.0级地震突袭九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将生态环境修复保护贯穿始终。实施灾后生态修复保护和地质灾害项目38个、地灾治理384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3.04平方公里、震损草地补播11.7万亩,实施受损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植被修复2.58万亩……2019年9月,童话世界补妆归来,生态环境功能基本恢复至震前水平;而随着生态修复,野生大熊猫也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九寨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放眼九寨,满目是绿。一幅幅秀美壮阔的绿色画卷在九寨大地铺展开来。绿色,正成为九寨最为靓丽的底色!
绿色发展 九寨飞地经济新模式打造新引擎
守护好山水,激活绿动能。立足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九寨沟县坚持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绿色引擎,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9月,“蝶”变归来的九寨沟实现试开园;投入75亿元打造13个景区景点,嫩恩桑措、甲勿海、甘海子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实现对外开放,白河太平沟金丝猴自然保护区、中查沟等生态观光旅游新热点的异军突起,实现了“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历史性转变;缔结四川最具影响力的“三九大”文化旅游联盟和“大九寨”文旅发展联盟……“一核多极”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引擎。九寨沟县创新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构建“3+1”绿色工业体系,探索九寨飞地经济新模式,与四川绵竹、浙江嘉善和平湖等投资20亿元共建3个飞地园区;其中,嘉善—庆元—九寨沟“飞地”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跨省“飞地”产业园区。仅2019年,飞地园区就实现经济收益909万元,预计2020年,将为九寨沟县带来1.7亿元的经济收益。
同时,做优做深生态农业,积极构建“6+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刀党、中蜂、花椒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打造罗依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种养基地和5个农旅融合示范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632家,打造生态采摘、观光旅游等多种新型业态;实施“九寨沟+”品牌培育计划,培育认证1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和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县和省级2018年有机认证示范县。
此外,积极推动手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探索生态旅游产品订单式加工模式,引导九寨祥巴、阿布氇孜、奉巫餐饮等公司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其中祥巴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系列旅游产品180多种并远销海内外。
从“木头经济”走向“生态经济”,“让金山银山更大”,全域旅游、绿色工业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正成为助推九寨全域奔康的绿色引擎。
绿色生活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走进九寨,滚滚绿潮扑面来,阵阵花香入心脾,随之而来的还有浓浓的生态文明创建氛围。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为此,九寨沟县广泛宣传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文化教育实践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该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2019年9月,以开学“第一课”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11000余名师生和近万名学生家长参加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从我做起,每天都是环境日”的生态文明风尚,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提升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党员干部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与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开展校地合作,组建阿坝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九寨沟分院,加快本土生态文明建设干部人才培养;开设“全域发展生态文明大讲堂”,邀请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专家学者培训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生态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绿色生活日”主题活动,将每月第一周的周六定为“全民大扫除日”,并在当天倡导干部群众“绿色出行”,开展废物回收、环保志愿服务等系列绿色主题活动。
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县干部群众齐上阵,共同呵护着自己的绿色家园。
……
以点滴之力汇聚生态环保的磅礴力量,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共治的生态文明大格局正在形成。
生态文明既要共建共治,更要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为不断改善百姓人居生态环境,九寨沟县在全省民族地区率先启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全覆盖,在99个村购置垃圾分类转运设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模式;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完成12个乡(镇)2909户卫生厕所改造;投入9269万元新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弃物垃圾处理厂……
大力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在大录、白河等5个乡镇开展“以电代柴”试点;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建成沼气池5700口。
为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总投资58.6亿元的魅力小镇项目加快推进,24个宜居县城重点项目全面开工。“现在的生态环境好得很啊,前段时间川金丝猴都跑进城了哦。”“河滨绿道空气清新,我们都喜欢在这里锻炼身体。”……每到黄昏及清晨,在新区河滨绿道上,清新的空气、平整的绿道、满眼的绿色,成为吸引市民们休闲、健身的首选之地。
而随着魅力小镇及宜居县城重点项目的完工,“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景观愿景将变为现实。
现如今,生态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让“绿色生活、低碳出行”逐步成为九寨人的共识;一直坚守的生态之路,也让九寨变得更美丽、更宜游、更宜居、更宜业,但不变的是那“世界九寨、童话天堂”的传奇,还有那云卷云舒、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壮丽……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未来可期,九寨大地必将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刘洪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