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画是以农民作者为主体,以“三农”为主要题材,作品充实美、风格美、意境美,具有民族、民俗、原生、原创的特征,是表现地域文化、民间风格的中国绘画,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奇葩。
《丰收》巫华彬
“简阳农民画的缘起得益于一大批知识农民的努力,他们用画笔表达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恋。”知名画家汪一德说道。
汪一德是创作简阳农民画群体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作为知识农民,他1978年在当时的简阳县文化馆参加了简阳农民画培训后,以自己的劳动、生活为题材,用画笔表现乡愁,先后创作出《沸腾的棉仓》《荷鸭图》《鱼苗》《牛市》等作品。
简阳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黄红武在《民间艺术之乡》一文中记载,20世纪50年代起,简阳县文化馆开始对部分美术爱好者进行辅导,举办各种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简阳农民画业余美术创作人员。而参与辅导的美术爱好者中大部分是知识农民,他们“画天、画地、画自己”,“我画我心,笔随心走”,在绘画内容上,画的都是自己的日常劳作与生活景致,是他们最熟悉的人和事;在绘画技巧上,不受传统的文人画和西洋画的束缚,不拘形式,散点透视,颇有古代岩画、壁画的韵味;在色彩上,随意铺陈,大红大紫,赋予极强装饰效果。
发展
大胆创新绘画“民间艺术(绘画)之乡”
《秋收图》傅瑶
“我在参加文化馆组织的简阳农民画创作班后,对简阳农民画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探索,开始用宣纸和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和描绘各种题材的新农村风貌。在继承和发展民间剪纸、图案、挑花刺绣和版画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画的水墨技法,初步形成了轻松愉快,潇洒飘逸,水墨淋漓的独特风格。”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简阳农民画创作骨干雷光春表示。
雷光春是地道的农民,20世纪80年代开始痴心于简阳农民画创作,在学习绵竹年画、潍坊年画等年画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简阳农村的快速发展,创新地创作出了《好苗苗》《回娘家》《做游戏》《晒场打麦图》《做辣酱》《打农具》等作品,分别入各级展览。近年来,他又创作了《撕包谷》《蜜桃丰收》《菜花飘香农家乐》等作品,大胆采用了背景和人物相结合的构图,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描绘出了乡村风情。
创新,是创作简阳农民画群体的集体遵循,他们以其饱满的笔法、奇异的构图、夸张的造型、丰富艳丽的色彩,大胆创新绘画最浓乡情,直观勇敢地表达了纯真、质朴、热烈、奔放的情感,展示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农民画,画农民,尤以年画为代表,陈应贤、刘光灿、李汇泉、景志龙等一大批简阳农民画优秀创作者涌现,创作队伍多达百人。
《中国梦幸福梦》杨祝虹
创新,推动了简阳农民画的大发展大繁荣,创作出千余件作品,其中入展国家级3件,省级9件,市级40余件,以建设三岔水库为题材创作的200余件作品,在省美术馆专题展出。1976年在简阳召开的四川省文化工作会上,与会者参观了简阳农民画,其中重点参观了解放公社民主大队、绛溪公社节约大队、红塔公社红塔大队、贾家公社竹林大队和三岔水库工地农民画创作及展览。1986年以后,还先后与吉林省梨树县、陕西省户县等共同举办农民画联展。1993年,因简阳农民画及美术创作活动,简阳被原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绘画)之乡”称号。
振兴
培养后来人破解“传不过三代”
《盛夏的果实》王剑丰
简阳农民画承载农民的梦想,是农民的精神家园。简阳农民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如何让简阳农民画有力、有序、健康地发展,摆脱“传不过三代”魔咒?简阳市有关部门(单位)在积极作为。
传承振兴简阳农民画,关键在人才的培养和创作队伍的建设。5月26日,简阳市文化馆组织了简阳农民画创作培训,吸引了从事教师、个体户、农民、工人等职业的美术爱好者百余人参加。据简阳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简阳农民画创作培训将持续地开展下去,还计划与锦江区文化馆等单位合作,邀请名家辅导,同时,创新简阳农民画创作主体,由以农民作者为主体扩展到各行各业的美术爱好者。通过培训,青年美术爱好者傅瑶更深入地了解了简阳农民画,她表示,立志把简阳农民画画好,展现大美乡愁,为时代讴歌,为简阳新农村赋彩。她2017年创作的《莓园春早》在四川省第二届农民艺术节上展出,获得参观者点赞。
丰富广大城乡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振兴简阳农民画,简阳市美术爱好者正在接力绘制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述说简阳故事。
简阳农民画伴随中国农民画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与原陕西户县农民画、四川绵竹年画等风格不同的中国农民画画派,深刻地反映了简阳农民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准则和审美情感,画天府雄州的大美乡愁。(曹礼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