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金印村老支书莫文林坚守初心 一生奉献为乡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03 11:16:30编辑:杨仁昌

近日,走进仪陇县金城镇金印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伸向家家户户。在3号聚居点,土地挂钩项目专干莫文林正和村民交流新居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莫书记为金印村奉献了一辈子,是我们的好书记。”莫书记便是莫文林。1993年11月,他担任金印村党支部书记,直到今年4月退职。今年7月,莫文林再次荣获仪陇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莫私心凭良心 心系群众一辈子

“莫书记,吃饭了没有?”“莫书记,你走哪里去?”在金印村,只要遇见莫文林,大家都会亲切地与他打招呼,即便他现在已不再是村党支部书记。

“当了一辈子村干部,我觉得最大的成就就是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莫文林说。

1968年6月,初中毕业的莫文林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能说会写会算账。次年,在当时村党支部书记的推荐下,莫文林来到大队农机站工作。“当时主要负责操作打米机、磨面机等农机设备,同时兼任站里的会计。”1973年10月,莫文林被推选为金印村副主任。

“我是乡亲们看着长大的,大家都相信我。”莫文林说,在村民的支持和推选下,他从村副主任到村主任,1993年,再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到今年4月退职。从初出茅庐的青年,到年近古稀的老人,一路走来,莫文林见证了金印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脚步遍布村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座桥。

47年来,莫文林凭什么深得乡亲们的信任?“莫私心、凭良心。”莫文林说,村干部做的工作都是简单朴素的,只要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就一定能当个好干部。

抓基础兴产业 村子日新月异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这句俗语,莫文林坚信不疑。“山高沟深,道路泥泞,肩挑背扛,出行极其不便。”2011年,莫文林带领村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召开群众大会动员号召,着手修建村、组公路。“那一年,全村水泥路达到6.9公里。”走在平坦干净的通村公路上,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道路通,产业兴。随着村子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莫文林又开始组织招引业主,发动村民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光靠种庄稼,脱不了贫,更致不了富。”凭借便捷的交通和紧邻当时县城驻地的优势,该村成功招引了一个又一个业主。

产业兴,村民富。“家门口就能够挣钱,还能顾家。这比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好得多。”脱贫户黄映友夫妻俩常年在村里的藤椒产业园务工,家里还养殖了鸡、鸭、牛、羊等家禽牲畜,一年收入2万余元。“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家庭幸福和睦。”

如今,金印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基层设施更加完善:新建了村组道路、石河堰、蓄水池、人畜饮水工程等;95%的群众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流转450余亩土地,招引11家业主,发展水产、种植养殖、农家乐等产业,带动全村人均年增收400元。

转民风树新风 培育文明乡风

好光景还要好风气。“一个村子,民风不行、村风不好,办不成大事。”如何转民风、树新风,莫文林认为:首先要从党员干部抓起,党员干部带好头,村民才有学习的示范榜样。

莫文林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员觉悟。“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示范引领。”拥有36年党龄的莫文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脱贫攻坚中,我家7姊妹,没有一个因为我评上贫困户、低保户的。”莫文林拍着胸脯说。

在班子建设上,莫文林认为,互不通气,争权夺利,这些是大忌。因此,村里大事小事,都要商量着来,都要问问干部同不同意、问问村民愿意不愿意。“莫书记和干部们凡事都问心无愧,以身作则,我们哪还能耍赖皮、找麻烦嘛。”村民们笑着说。

在莫文林的带领下,金印村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四好村”、南充市精神文明先进村等各级嘉奖十余次。如今,69岁的莫文林发挥余热,当起了该村的土地挂钩项目专干。(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