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悦园村,走在万亩猕猴桃大道,成片的猕猴桃映入眼帘,工人正在采摘,道路两旁堆满了装满猕猴桃的框子,等到收购商前来装车。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悦园村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猕猴桃,实现了致富增收奔小康。目前,悦园村猕猴桃种植面积3828亩,种植业主70余户、家庭农场50余户,种植品种包括红心、金艳、东红等七类,全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能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务工200余人。
资源匮乏的悦园村,曾经以传统农作物为主,亩产值只有2000多元,是市级贫困村,村里大多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村民收入低、生活苦。
为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悦园村两委做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班子成员和村里党员干部先后前往蒲江、广元苍溪、陕西眉县等多地考察学习猕猴桃种植经验。考察后发现,悦园村400多米的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等地理环境是抗猕猴桃溃疡病的最佳环境。
2009年,悦园村决定先试种100亩猕猴桃。“没想到首批试种非常成功,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悦园村原党支部书记周留德说,2011年,村两委决定进一步调整村里产业结构,加大猕猴桃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猕猴桃1200余亩,悦园村也因此成为彭山区第一个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猕猴桃的行政村。
蜕变的发生往往从思路的转变开始。2009年,悦园村党支部在多方考察后发现,当地400多米的海拔、土壤酸碱度等地理环境是抗猕猴桃溃疡病的最佳环境,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红心猕猴桃是最佳品种选择。
首战告捷。全村趁热打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先后连片种植猕猴桃4000余亩,年产值6000余万元,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务工200余人。
悦园村不仅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向珊正是其中之一。
向珊是一名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而现在她却是眉山市彭山区建群家庭农场的经理。2017年5月,向珊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决心返乡创业。回乡后,她在谢家街道悦园村承包了100亩土地,种上了红心猕猴桃,成为一名农场园丁。
向珊所在的谢家街道为了帮助全乡果农更好发展产业,成立了红阳猕猴桃协会党支部。党支部利用村上的农民夜校组织全乡猕猴桃种植户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学习种植先进经验、宣传产业发展政策。“党支部还为我们果农开办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会,请来猕猴桃种植专家讲解猕猴桃种植技术以及各季种植的注意事项,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种植知识。”向珊说。
2018年6月,红心猕猴桃正处生长旺期,向珊发现红心猕猴桃因雨水过多,造成果子成长减缓。那段时间,为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她查阅资料、询问果农,追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肥,起早贪黑细心照料果树,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果园里观察果树情况……通过悉心照料,向珊的猕猴桃园丰收了,100多亩红心猕猴桃,产量达60余万斤。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随后,她主动报名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四川省第三期返乡创业提升培训,学习猕猴桃电商销售知识,着手“互联网+”方式搞电商销售,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销售平台;另一方面,她效仿彭山的“橘花节”“葡萄节”,在红心猕猴桃成熟季举办大型采摘节活动,开展免费提供农家餐等促销活动吸引彭山区及其周边客户前往采购。采摘节当天,零散客户达500余人,销售猕猴桃近万斤,当月销售近5万斤。通过尝试开拓线上电商、线下采摘、直接供应等多种销售方式,实现了增收的目的。
村民富起来后,悦园村也在发生着大的变化。近年来,天然气安装工程、污水管网延伸工程、厕所革命、观光道路黑化亮化、白马河湿地长廊建设、猕猴桃文化广场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地推行。通过土地“双挂钩”项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美丽宜居的新村聚居点也多了起来。
如今的万亩猕猴桃园,犹如一道绿色屏障,与谢家街道宽敞的产业路、川西风格的农家院交相辉映,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目前,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当地以悦园村为中心,大力发展“红阳”红心猕猴桃、“金艳”黄心猕猴桃等7个品种近万亩,一方面守住“品质”种好果子,一方面提亮乡村“颜值”卖好风景,以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