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扶贫,技能先行。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凉山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对接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四川省人社厅关于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要求,结合《凉山州深度贫困县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造血”功能,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实施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不断提升、拓展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手段,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助力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战。
注重统筹部署 上下联动抓落实
统筹培训管理。制定出台《凉山州深度贫困县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实施方案(2018年-2020年)》,在11个深度贫困县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侧重开展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三年时间培训15万贫困劳动力。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政策支持,于2019年将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纳入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列支范围,进一步提高贫困劳动力参训积极性。两次修订《凉山州技能培训管理办法》,不断细化、优化培训机构确定、培训范围、组织管理、鉴定考核、材料归档等方面的要求,完善监管体系。
精心设置内容 精准施训促提升
精选培训内容。通过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全面详细掌握贫困劳动力培训意向,根据培训意愿针对性地开设培训工种。“市场有订单、人员有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菜单式培训模式最大优点是贫困户自主选择。贫困户可根据自身的素质层次、能力水平、就业创业意愿等情况,报名技能培训,依据各自“口味”开展短期技能培训。“根据贫困户‘口味’,选定出培训的技能工种”。
“素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脱贫技能培训不仅可以初步掌握必备知识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让贫困户在观念上‘脱贫’”,以消除社会陌生感,使贫困户成为有技能的务工人员,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
培训中,采取彝汉、藏汉双语形式,在专业技能培训基础上,实施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基本素质引导性培训,以脱贫攻坚政策、普通话听说能力、基本算术、健康文明新生活习惯养成、感恩奋进思想培养、禁毒防艾知识、基础法律法规、进城务工须知、安全生产等内容为主,实行准军事化封闭管理,统一安排食宿、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培训内容,使参训学员从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遵规守纪等方面都有大改变,就业成功率和稳定度有效提升。
丰富培训形式 多措并举增实效
创新培训方式。一技在身,就业有信心。2018年起,凉山州采取沉下去、请上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适应贫困劳动力多元化培训需求。
一是沉下去。把教师请下乡,把器材搬进村,把课堂开在家门口,学习劳务两不误。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种植、养殖技术能手;开设中式烹饪培训,引导村民移风易俗。累计开展送培训下乡13.66万人。
二是请上来。与组织部“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在县城集中办班,统一安排食宿、统一作息时间,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强化培训期间的食宿保障、安全管理和培训结束后的就业服务,确保参训衣食无忧、完训就业无虑。累计培训1.48万人。
三是送出去。11个深度贫困县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选取汽车维修、挖掘机、B2驾驶等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工种,开设“一帮一”、“粤菜师傅”等“扶贫专班”,实行小班教学,强化培训期间的食宿保障、安全管理和训后就业服务,实现“参训零支出、就业有保障”。累计组织“扶贫专班”0.72万人。
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培训质效高
严把培训质量。“抓好技能培训,也就抓住了做好就业工作的牛鼻子,找准了突破口。”为确保培训质量关,全州就业系统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严格比选培训机构。按照培训资质达标、培训制度全、管理要求严、实训效果好、培训质量高的要求,召集各投标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固定价比选,择优遴选培训学校,确保比选工作公平、公正。
二是强化培训过程监管。坚持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制度,科学实施微信视频抽查、工作组实地抽查、委托乡镇和驻村第一书记实时监管等检查方式,确保参训人数、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位。
创新考核方式 授予就业“敲门砖”
创新考核方式。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任务重、时间紧,11个贫困县根据前期摸底调查的技能培训需求情况,侧重开展中式烹饪、砌筑、种养殖等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
鉴于短期培训不参加技能鉴定,凉山州就业局统一印制《凉山州全覆盖技能培训合格证》,分发到11个深度贫困县,待培训结业考核合格后发给学员。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职业技能资格证、特种行业操作证等证书,获得了脱贫致富的“敲门砖”。学员一证在手、一技在身,就业道路更加畅通。
2016年至2019年,全州共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05万人,其中2018-2019年11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5.86万人,培训后取得证书15.43万人、实现就业8万人。(冷文浩 周建英)